韩剑英:《中庸》里的知行观及其时代意义(3)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知行合一”,“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一思想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基础,中国传统核心经典《中庸》就对其进行了系统地阐发。本期报告,来自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的韩剑英老师将通过细读《中庸》文本,结合自身心得体会,讲解知行的六个境界与五个次第、如何实现知行合一等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四、实现知行合一的途径:以诚为则,择善固执

我们可以从《中庸》里概括出两句话作为实现“知行合一”的方法和途径,就是“以诚为择”“择善固执”。

在讲到知行的双重视域时我们提到,“诚”是《中庸》里非常重要的概念。《孟子·离娄上》里讲:“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诚”是宇宙天地的自然法则,而“诚之”是指人类的认识和实践要符合天地自然的法则。《中庸》里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只有生而知之的圣人能参透、把握天地自然的法则,并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去践行它。而对于绝大多数学而知之的人,“利而行”“勉强而行”的人,要想让自身的行为符合天道则须在思想和行为上长期坚持坚定的做好的、正确的事,即“择善而固之”。

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就是一个“择善固执”的人。《中庸》里引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真正的君子并不一定是生而知之的人,更多的是像颜回一样选择人类社会善的原则,在行动上坚持不断地去践行它的人。

五、《中庸》里的“知行合一”典型人格

《中庸》里出现了一个非常典型的“知行合一”的人格——舜。大家都知道他是三皇五帝中的一位,那么他具体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

据《尚书》和《史记》记载,舜的父亲瞽叟是一个比较顽固的人,舜的母亲是后母,比较嚣张,舜还有个弟弟,非常傲气,而在这样一个家庭里,舜本人却非常和善孝顺。尧出于对舜的欣赏是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他,并让自己的九个儿子跟从他来治国平天下。舜在《中庸》里格外受到重视,在认识能力方面,他是一个大知之人,具有大智慧。《中庸》里讲: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而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知:第一,“好察迩而言”。舜非常务实,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敏而好学。他的认识的直接来源是仰观天下,俯察地理。中国古代哲学讲“天道远,人道迩”,“迩”是与“远”相对应的,“人道”即现实的人和事。现实构成了舜认识的最重要的来源。结合我们上面讲过的知天是知人的前提,需知“好察迩而言”的前提是能够远通天道,如此才能理解人道。第二层是“隐恶而扬善”。隐恶扬善的前提是知善恶,在知善恶的基础上他作出了隐恶扬善的选择,这个选择是基于天道的主动和人类认识的能动的选择,是舜基于自身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抉择,同时也是出于他治国平天下的需要。第三层是“执其两端,庸其中于民”。舜在治国平天下的时候行的是中庸之道,是人类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于动态变化中求得平衡的中和原则,而不是简单、粗糙的善恶二元对立原则。从以上三层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说舜是大知之人,是因为他实现了“知行合一”,上合于道、下合于身。从内外两重性来说,他做到了知天、知人与成己、成物,并且把“道”应用到对社会的打造之中,做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除了是大知之人以外,舜同样是大行之人。这个大行首先体现在由个体到社会的重要中间环节,就是家庭或家族,具体表现就是舜非常孝顺。《中庸》里讲: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从在家孝亲到在社会中尊贤,舜在大知的基础上做出了大行的选择。同时我们进一步可以看到,《中庸·九经》里讲到治理天下的九条原则:“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舜就是这样建立了和谐社会,成为了一个典型的“知行合一”的人格。

最后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我们从六个方面探讨了《中庸》里的“知行合一”思想和体系。第一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基础上的“知行合一”的两个向度,上合于道,下合于身。 第二是合于天地之性和人的道德之性的“知行合一”的内外两重视域,知天、知人与成己、成物。第三是“知行”的六种形式,“生而知”“学而知”“困而知”“安而行”“利而行”“勉强而行”。第四是“知行”的五个次第,“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第五是我们从前四个方面看出的实现“知行合一”的方法,即以天地之诚为根本准则,坚持人类社会的德行之善。最后我们介绍了《中庸》里典型的“知行合一”人格——舜。相信经过介绍,大家对“知行合一”的理论体系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了解。

大部分的“知行合一”理论往往会强调知与行的先后顺序和难易问题,而《中庸》中的知行观则泛为天地之道,又具有了非常鲜明的伦理特征,表现出了一定的独特性,且更具有系统性、理论性和辩证性。在《中庸》里,知行的最高法则是天地之本真、自然,“知”是能够了别一切的善恶,而在“行”上它具有更强烈的指向性,努力追求的是人类的“仁”和“勇”。《中庸》的“知行合一”思想以天人合一为基础,以天为择有高度,以人为本有温度,内外相分有深度,诚善相济,仁勇共存,是非常值得我们当代了解、学习、深思并化为实际的行动的。

在此,以《中庸》的“知行合一”思想与大家共勉,共同来学习,谢谢各位。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