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援:文化自信与经典阅读(6)

摘要: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所以文化自信是当前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期报告中,任大援老师从对文化自信的四点认识谈起,指出坚定文化自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识,并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现象、古代的经和经学、经学的发展和演变、“四书”的意义这四个方面,为我们深入解读了经典的阅读问题。

第二部是《书经》,也叫《尚书》。《尚书》的“尚”常见有三种解释方法:一种说法认为“上”是“上古”的意思,《尚书》就是“上古的书”。比如大禹要治水,他发布一道政令,召集贵族,开一个誓师大会,就叫作“禹誓”。另一种说法认为“上”是“尊崇”的意思,《尚书》就是“人们所尊崇的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尚”是代表“君上(即君王)”的意思,因为这部书的内容大多是臣下对“君上”言论的记载,所以叫作《尚书》。总之,《书经》(即《尚书》)这部经是讲古代历史和政治事件的,和夏商周时代的政治有关,所以叫作“《书》以道事”。

第三部是《礼经》,《礼》有点复杂。《礼》后来有三部。我们先说《仪礼》,孔子给学生发下去的教材是《仪礼》。《仪礼》讲什么?“《礼》以道行”,就是讲人的行为准则的。《史记》里怎么讲?《史记》讲,“《礼》以节人”,“节”就是约束、制约的意思。礼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大夫见了诸侯要怎么样,大夫见了大夫要怎么样,诸侯见了诸侯要怎么样,这都是《礼》所讲的内容,所以叫作“《礼》以道行”。所以,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只读一部《论语》,要全面地学习。比如礼仪,包括礼貌,也包括语言上的礼。现代一些年轻人说话非常随便,甚至有一些粗俗的话随口而出。我们可以学习古代的《礼》,看古代人怎么讲话,怎么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第四部是《乐经》,关于音乐的这部书。《庄子》是这样讲的:“《乐》以道和”。音乐是讲和谐的,音乐也调节人的情志。

第五部是《周易》。《周易》这个经也很重要,叫“《易》以道阴阳”。《周易》是用阴阳两个概念来描述宇宙结构以及万事万物的变化,所以它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里跟哲学比较相关的。

第六部书是《春秋》。《春秋》是一部历史书,讲什么?“《春秋》以道名分”。《春秋》是讲社会的等级结构的。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伦理为中心的宗法等级结构,《春秋》通过历史的叙述来表现这种结构。这个结构在中国古代就叫“名分”。什么叫“名分”?古代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各安其分”,这就叫名分。《史记》讲,“《春秋》以道义”。义是什么?义是原则。在社会中,你的处事原则跟你的地位有密切的关系,和你的名分有关系,名不正,则言不顺,什么样地位的人要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当然这是古代的东西,我们今天并不是这样。所以我们要批判地继承。

六部书分别讲了六个方面的内容,方方面面都包括了,有政治,有哲学,有历史,有艺术,有文学。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把古代的这些文献整理起来,开创私人讲学,把它流传下来,后人再不断整理,不断丰富,就变成了“十三经”。

经学的意义是什么?孔子给学生讲经书,有的学生对知识性的内容特别地感兴趣,孔子反而给予批评。孔子说,你不要只注重知识性的内容,这些书有知识性的内容,也讲做人的道理。知识的学习和做人的道理要并重,这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

孔子用经书把自己的思想贯穿起来,成为广义的人生教育学。什么叫广义的人生教育?教育不光是猎取知识,如果你光猎取知识,那就是狭义的教育学。我们今天也有这样的问题。我小时候有一种说法,叫“学遍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你学了数理化,不学习做人,那数理化怎么应用呢?所以,广义的人生教育就是把知识的教育跟人生的教育结合起来,这就是经学。所以“五经”在今天的一个意义就是广义的人生教育学。不仅要学知识,同时也要学做人。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