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恒: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实践与思考(3)

摘要:村落是世代栖居的人们创造出的辉煌历史与文化,是我们传承、弘扬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场所,也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珍贵史料。本期报告中,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书恒女士以诸葛村为例,详尽介绍了传统村落所具有的价值,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并与大家分享了对诸葛村进行整体保护的具体实践经验。

三、传统村落保护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来看看传统村落保存的现状。冯骥才先生在2012年时讲过这样一段话:

“目前全国有230万个村落,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村落还剩下两三千座,而在2005年还有五千座,七年当中消失了将近一半。”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村落正以非常快的速度消失。

(一)文化资源状况:以浙江为例的乡土建筑村落约占三普登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登录)总数的一半

先看文化资源的状况。因为我在浙江工作,对它的了解多一些,我们以浙江为例。

浙江的传统村落保护在全国起步较早,由于有着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实力,省各级政府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很是重视,也做了大量工作。尽管如此,因为一些客观原因,传统村落还是在快速消失。

现存的已经得到了保护的传统村落的数量,占了三普登录总量的一半。传统村落保护是今后文物系统及社会遗产保护界的主要工作对象,关系到国家文化的安全。试设想,如果我们国家一半的文化遗产都消失了,那每当说到我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时一定会留有很大的遗憾。

30

上图是浙江省三普登录的饼状分析图,其中绿色部分占到了63%,是古建筑类。在这63%中,传统村落和乡土建筑的数量最多。

31

这一张是古建筑登记总量分类统计饼状图,图中标示的51%属宅地民居,而民居是乡土建筑的主体。从这两张图我们可以看出,乡土建筑在今后遗产工作中所占的比重接近一半,所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国家文化安全息息相关。

(二)传统村落面临的问题

三十多年来,我们不断地努力抢救并呼吁抢救传统村落,为什么它们还是消失得那么快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发展模式的改变传统村落是在农耕文明历史阶段产生的,而当今时代早已完成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第二城市化的冲击。

与农村相比,繁华的城市更吸引年轻人,人们想要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于是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很多乡村因此慢慢衰落。昨天我在路上碰到一个人,据他所说,现在传统村落里的壮劳力已经很少了。一整个古村落里能称得上劳动力的只有一个14岁的小男孩,其余全是老年人和留守儿童。第三是建设冲击各类建设冲击正在肢解着村落。第四是不合理的开发某些地区还存在着向农村要地、要资源,甚至要GDP的政策。

当然,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要发展就一定要遵循这个规律,但传统村落的保护也应该在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必须有相关的政策来保护比较重要的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是脆弱的,通过下面这组照片我们可以看出,新民居的建设正不断向传统村落的核心区压迫过来,甚至已经蚕食到了它的核心地段。

32

上图展示的现象在浙江是很突出的,这是为什么呢?浙江的地域面积小,山地多,所以可用的耕地和宅基地非常少,土地资源严重短缺。我们国家现在的政策是一户一宅,即是说有了老房子就不能建新房子。在这种必须把老房子拆了才能建新房的情况下,老百姓又迫切地需要改善居住条件,一些传统村落往往就难以避免地被破坏了。

大家观察最后一张图上的核心区,它的主街道上有一字排开的五个牌坊,牌坊两侧都是新的建筑,大量的公共设施建设也会蚕食传统村落或影响到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另外,传统村落中的建筑至少有近一百年的房龄,又都是用木材砖石材料建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残损是必然的。特别是南方气候潮湿,多白蚁虫害,更加剧了对建筑的残损。同时,一些突发的火灾也会造成对局部的建筑损害。

近几年,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又面临了一种新的威胁——以保护为名的开发,包括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等。这里并不是说新农村建设不好,新农村建设对改善乡村环境和村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我们在这方面的准备还不够充分,没有把在改善他们生活条件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好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研究透。到目前为止,我们采取的都是比较简单、粗放的政策,比如道路硬化、外墙美化、绿化的“三化”工作。

“三化工作”是应上级要求并有资金支持的,现在乡村的管理基础还比较薄弱,许多诗词、壁画等还没能经过深入研究就被新的装饰美化掩盖住了本来的面貌,因此我们在贯彻大政方针的同时,应进一步增强对文化遗产内容保护的要求。比如道路硬化,有些古村落的道路保留到今天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上面绘有图案,非常有文化内涵。在硬化的过程中就应该采取一些特殊的办法实施保护,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水泥抹面,肯定无法达到新农村建设的初衷,这种保护缺失是我们管理过程中的疏忽。另外,现在乡村游、民宿游非常受欢迎,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窝蜂的趋势,城市的生活方式、建筑方式都被照搬到农村。我个人认为,一般的农村无可厚非,若是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主的村落则应当慎重考虑。现代文化会对传统文化带去干扰、冲击,甚至破坏。特别是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已经公布为文保单位的传统村落来说,千万不要轻易地把城市生活和西方元素不加选择地引入到乡村中造成侵入。

33

现在许多乡村建筑看外观还是传统的,但是里面的构造已经产生了很大改变,比如上图就是由传统民居改造的咖啡馆。前一段时间,浙江有的村落新兴的牛栏咖啡、猪栏咖啡炒作得比较热。村民有权利享受现代生活,也有权利享受文化交流带来的新生活,在一般村落我不反对,但是在传统村落中,我们必须要有所选择。

34

这是在莫干山脚下的新民宿,它的建筑风格离传统村落和传统文化就比较远了。

35

这幅图是一个山区村落里引进的日式园林。建筑本身没有很大变化,但庭院内部已经被改造成了日式园林,枯山水(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都引进去了。包括右图里大量的阳伞、西式围栏等,这类元素放在传统村落里就对历史形成了一种冲击。

36

这组建筑部分屋面外墙还是传统的,室内和另一部分的外墙已经完全现代化了,甚至法国的酒吧也被引入到了浙江的小山村里,这是莫干山脚下建筑。莫干山是以度假别墅为主体的一个文化遗产,此类建筑放在这里还算比较合适,但要是出现在浙中的传统村落特别是文保村落里,就相当不合适了。

(三)抢救传统村落刻不容缓

面对以上种种变化,面对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各种观念的碰撞交织,我们该怎么办?抢救传统村落已经刻不容缓,那么在抢救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分类,根据类别采取不同的保护政策。

对价值、保护级别最高的传统村落,我们必须要坚持保持和保护其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价值,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保护原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提出了要“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等要求。那么这里的“乡村特色”具体指什么呢?传统村落的特色应该回到地方和民族特色上,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居就是突出乡村特色的一种表现。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也指出了传统村落保护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文件提到“把保护优秀的乡土建筑等文化遗产作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可见城镇化不能以牺牲传统村落、牺牲民族的文化遗产为代价。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应同时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

政府主导和专家呼吁得到了社会的积极响应,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传统村落保护的工作中。传统村落是非常脆弱、非常珍贵的,对它的保护不能是运动式的轮番改造,因为它一旦被毁就不可再生恢复,我们一定要精心地保护它、呵护它,才能让这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四)传统村落的发展方向

下面是我个人对传统村落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些思考。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库,也是历史的见证,对展示传统文化与生活的传统村落应以保护为主,再适度加以利用。那么它到底要不要发展呢?答案是肯定的。它的发展要从文化中汲取动力,开发与其文化有关的产品,延伸产业链。一般的乡村则可以不受这些政策的约束,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坚持自身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比如不受限制的做创新产品、开咖啡馆、住玻璃房,但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生态环保和打造循环经济。

传统村落的发展和一般村落的发展,以文化遗产为资源的旅游和一般村落的旅游一定要严格地区分开来,走不同的道路,承担不同的社会功能。这三十年来我们就是这样思考、这样做的。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