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19-12】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图分类号]B0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29-1445(2019)12-0026-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①《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理解和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渊源

历史上多少王朝更迭,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究其原因,就是初心易得,坚守不易。纵观历史,任何一个政权或者国家,如果不注意体察民情,不顾及老百姓生活,必然走向灭亡。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核心,就是把人民置于中心地位,把人民作为实践主体、价值主体、历史主体,突出的是人民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彰显的是人民价值、人民利益,体现的是我们党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初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谁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牢牢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1949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之时,柳亚子问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很快渡江成功,并且占领了南京,不知道毛主席用的是什么妙计?毛泽东回答,人民的支持是最大的妙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依靠人民群众铜墙铁壁般的拥护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取得了各项建设事业的成功。在开启与推进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邓小平指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对我国发展中出现的诸如唯GDP主义、“见物不见人”等倾向,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并指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毛泽东提出的“人民万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都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执政主线。

党和国家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离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将寸步难行,一事无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带领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把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中华民族以昂扬的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为壮丽的篇章。

以人民为中心是实现我们党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前进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这些风险挑战,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经济社会领域,有的来自自然界。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人民是否满意、人民是否拥护作为衡量自己工作得失的标准,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和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面临着来自党内的新的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将之概括为四个方面: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当前,我们在坚守初心使命、牢记宗旨意识、坚持人民立场上还需要不断检视存在的不足,脱离群众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人民立场不够坚定,群众感情淡漠,为民服务不实在、不上心、不尽力;一些党员干部无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忽略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奢靡之风浸染,这严重背离了党的初心,侵蚀了党的执政根基。这些都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取向,遵循尊重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原则,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发展的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诉求、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开拓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之路,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党员干部血液中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同志的谆谆告诫,也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刻进骨子里,融入血液中,落到行动上。

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中国成立70年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重大战略问题,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树牢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始终高举人民至上的旗帜,解决好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忠于谁、代表谁、服务谁这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问题,形成与所处岗位相适应的政治眼力、理论功力、工作能力。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始终不忘初心,自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努力打造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

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这样才能使各项决策和工作更加切合实际、更加符合群众愿望。在工作中,要倾听群众声音、反映群众诉求、接受群众监督,让人民评价党和政府的工作,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担当作为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提问时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初心绘就的人民底色分外耀眼,使命担当的民本情怀分外真切。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树牢唯实求真的精神,锤炼全面过硬的本领,拿出担当作为的行动,真正为人民谋福祉。要做到问需于民不走过场、问计于民不搞形式、问策于民不出虚招,真正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把倾听呼声的桌子搬到大街上,把了解生产的腿脚站到田地中,把关心疾苦的温暖送到心坎里。要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的“大道理”和群众实际需求的“小道理”结合起来,聚焦群众最怨、最急、最盼的问题去谋划、推进和解决,用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使党委、政府作出的决策、拿出的对策、推出的政策,让老百姓绽放幸福的笑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辉煌历程表明,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不渝地保持初心,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才赢得了民心、创造了历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只有坚守初心,坚持群众路线,与人民休戚与共,才能攻坚克难,共创宏图伟业,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才能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完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1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初军威,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副书记、北京市第17期局级领导干部研修1班学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