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严密科学的制度体系护佑人民健康

以严密科学的制度体系护佑人民健康

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政治大局稳定。新时代,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不断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不断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构建严密疾控体系,把预防作为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控,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健全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到县区、地级市、省级疾控机构和国家疾控中心在内的机制完善、力量集中的疾控体系。要健全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要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要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要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稳定基层疾控队伍,不断提升系统运行机制的现代化与疾控队伍治理能力的专业化。

完善科学救治体系,全面增强救治能力。预警与应急响应是重大疫情防控的神经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始终绷紧,丝毫不能松懈。要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当务之急,要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要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进一步增强前瞻性、预见性和敏锐性,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提升重大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要把重大疫情监测的触角延伸至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一线,加快完善疫情监测网络和预警机制。要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把“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和“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制度化,促进多学科融合、多层级衔接、多环节协同,实现高效率、最优化的救治效应。要全面加强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完善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设施建设标准,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

完善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把科技作为护佑人民健康的“硬核武器”。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快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增强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要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研发出更多老百姓用得起、用得好的基因技术、产品和服务。要进一步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扎实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不断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要加强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需要以全球视野谋划推进科技创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最大限度地用好全球创新资源,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主动参与国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领域的科技合作交流。

完善公共卫生法治体系,增强人民健康的依法治理水平。完善的公共卫生法治体系是有效预防和及时化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疫情防控能力的必由之路,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要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要健全权责明确、程序规范、执行有力的疫情防控执法机制。要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提高全民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用法意识和公共卫生风险防控意识,推动全社会依法行动、依法行事,夯实依法防疫的社会基础。

丰富文明健康生活体系,大力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新时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坚持预防为主,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要加快建设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集集中特点的公共卫生体系,深入持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把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健康文明的做法推广开来、坚持下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探索更加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

健全完善中医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国粹的独特优势。要健全中医药参与传染病防治体制机制,强化制度保障,建立传染病防治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机制,强化中西医会诊制度,要健全中医药参与传染病防治的服务体系,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要从中小学开始普及中医健康教育,要完善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建立国家及省级中医应急救援队伍,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疾病防治队伍。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要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0/0610/1089266.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中共黄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6群:1080384700。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赵一頔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