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一年成绩单,上海人大代表怎么看?

垃圾分类一年成绩单,上海人大代表怎么看?

“立法时,我们感到最具不确定性的就是分类投放这一环,现在看来,上海交了很好的答卷。”“这一年,有关垃圾分类的执法检查力度大、频次高,因为这是和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新时尚。”“暗访都是动真格的,从人大到政府,从发现问题到改进执行,各个环节效率都很高。”“垃圾分类的一个成效,就在于这已经内化成了老百姓的日常习惯。”……

2019年1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经上海市人大表决通过,并于当年7月1日起施行。

条例实施一周年,从立法到执法,从法条到行动,“成绩单”如何,背后有哪些“备考”努力?记者采访了多名上海市人大代表,带着监督的体会,他们从几个侧面讲述了垃圾分类这件“小事”的“365天”。

——执法检查力度大、频次高。“这一年,我都在做垃圾分类的跟踪、监督工作。”上海市浦东新区金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施政代表感到,垃圾分类社会关注度极高,上海人大有关的执法检查更是马不停蹄。“条例实施的头一个月,我们代表的群里几乎日日夜夜在讨论调研中看到的垃圾桶、垃圾厢房,还有垃圾车。”

上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崔明华说,执法检查,就是要对照条例中的各项法条,严格检查落实情况。垃圾分类这项工作要久久为功,不容松懈。

今年5月,上海又一次启动垃圾分类执法检查,重点在于推动有关主体依法履职,如居民区(村)党组织、居(村)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依法落实“四位一体”协作推进的工作机制;还包括推动破解难点堵点问题,特别是菜场垃圾、快递和商品包装物、一次性用品等源头减量情况,对部分垃圾分类滞后的重点行业和场所加强分类投放管理等。集中监督检查工作将持续至8月上旬,到9月中下旬,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等还将对上海贯彻实施条例情况开展集中检查。

“人大代表参与执法检查的热情也很高,政务微信群里,经常就有关问题讨论到深夜。”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许丽萍代表说,执法检查覆盖全市各个区,市、区等各级人大代表联动,也让反映垃圾分类的实际情况有了“大数据样本”,帮助政府有关部门对整个垃圾分类的态势形成动态掌握,继而定期做好回访。

许丽萍代表对执法检查的“清单推进法”印象很深,她举例道,去年,城建环保委在随机暗访后用清单列出了33个问题,接着用“消除法”来推进问题解决。“这样的力度,能切实揪出问题、改出效果。”

——中端分类“反向激励”前端减量和末端处理。“我感到,上海市民尊重制度法规的同时,也在执行中形成一种自觉度。”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三村党总支副书记尚艳华代表说。

代表们对此感触都颇深。许丽萍代表举了一个例子:普陀区梅川馨苑是老小区,有约300户的居民,而这里已经不再设置固定的垃圾投放时段。“调研时我就很好奇地问,不都是定时投放吗?居民告诉我,社区规模很小,而且所有人都已养成习惯,所以垃圾投放已经‘全时段’。”在许丽萍看来,分类投放,是条例实施一年来成效最大、进步最大的方面,溢出效应也同时显现:社区治理水平也在此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当然,条例并非只针对“分类”这一个环节,还包括源头控制和末端处理、可循环利用等。“要以中端的分类来推动前端的减量和末端的处理。”施政说,最初在进行垃圾分类有关调研时,重点还是在社区里的分类执行情况,而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前端减量和后端的垃圾处置在调研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市民做好分类,事实上也就对政府做好前端和末端的工作有了‘反向激励’。”许丽萍说。

代表们同时在思考,源头减量和可循环利用是长期任务,在前端,代表们呼吁“反过度包装”,希望快递行业在政府的鼓励政策中形成包装减量的趋势,同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在末端,各区都可探索不同模式,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如与有废品回收经验的企业合作,引入具有新技术的第三方企业做好循环利用等。

——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科技含量。管理好生活垃圾,上海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发力提升?代表们首先聚焦“标准化”。“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精细化。”许丽萍说,各委办局都在制定相关标准,“有标准和有健全的标准体系是不一样的,希望目前‘零星’的标准能慢慢形成上海的标准体系,使上海继续在全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上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副主任委员魏蕊说,以后,上海在精细化和人性化上要更下功夫,利用“一网统管”“两网融合”等抓手,继续推进垃圾全程分类、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科技的力量不可忽视。“垃圾源头控制、分类运输、可循环利用等过程中一直伴随科技支撑。”许丽萍说,目前,科技储备已经很丰富,但在垃圾处理效率、降低数据成本中要更加显现出优势。从科研产品到单点示范,再到出现成批稳定的产品,这个过程需要科学家、企业的努力,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关注。

“未来,对垃圾的处理也是商机,这同样是营商环境的一部分。如果出现一批既有社会责任感又有专业能力的企业,让他们能够健康生存、发展,我们的可循环体系就能‘火’起来了,良性循环也会自然开启。”许丽萍说。

责任编辑:李娇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