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送出清泉展绿颜

河南淅川:送出清泉展绿颜

5月9日8时30分,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第一闸陶岔渠首,首次以工程设计最大流量向北输水。

随着闸门开启,一渠丹江水以420立方米每秒的速度奔涌而出,浩浩库水,透蓝如璧,波光粼粼的水面在微风吹拂下,赶出层层叠叠的细浪,一波接一波缓缓而来——不知不觉,这一汪醉人的丹江水出南阳,跨沙河,穿黄河,一路北上抵达北京,已经有5年半之久。

自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清澈的丹江水跨越1432公里不断为北方送去滋润甘甜,丹江口水库已累计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安全输水290亿立方米,为沿线24座城市提供可靠水源。而从2017年春天开始,在保证沿线大中城市正常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利用丹江口水库汛期富余水量,向部分河湖实施生态补水,累计生态补水达34.92亿立方米。

如今,这个山清水秀、灵气通透的地方,也在历史的际遇下,走出了一条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关停整治企业1100余家

“这丹江水,真甜!”如今,南来北往到达千里渠首所在地的游客,只要喝了直接从丹江里打出来的水,都会这样赞叹。

千里调水,水质是焦点。“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水质达标是南水北调的一条底线,但守住这条底线并不容易。在南阳市水库库区,有5支共2000余人的水上清漂和岸上护水队伍,对库周区域进行全天候保洁;有8286人的保水质护运行巡查队伍,对保护区域逐级开展常态化巡查;有雷锋志愿者护水队、电力义务护水队志愿护水,通过网格化的水污染防治责任体系,日复一日守护着这片清澈。

张兆敏和潘华英是淅川县远近闻名的夫妻护水队员,张兆敏初中毕业在村子里当老师,有几次经过石桥码头,看见垃圾遍地没人清理,从那以后,张兆敏一有闲暇,就带着妻子到丹江岸边捡拾垃圾,用自己的力量保护丹江水的清澈。

不仅如此,通水5年半以来,南阳关停整治企业1100余家、关闭搬迁养殖场1500余家、封堵入河生活排污口433个;清理库周及汇水区违法建筑35处,取缔网箱养鱼5万多箱;为了保水,全市累计否定73个大中型建设项目选址方案,终止62个大中型项目的前期工作。

汩汩清水是最好的见证:5年半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Ⅰ类水质断面比例达80%左右,部分水可以直接饮用。

环保红线不能碰,经济发展不能停

每到秋天,在南阳市淅川县张河村,万亩石榴基地里石榴花火红绽放,像一个个小红灯笼点缀在无边的绿海中。看着长势喜人的石榴树,村民们十分高兴。他们知道,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就在5年前,这块地上种的还是辣椒,但南水北调开启后,生长需要大量化肥农药的辣椒成了威胁。它会让丹江水氮磷超标,不能再种了。

环保红线不能碰,经济发展也不能停,为了“吃饭”,村民选择了软籽石榴这个绿色富民产业。“软籽石榴是个宝,树能保水土、花能观赏、果能卖钱,环保又增收。”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说,目前全县软籽石榴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石榴树成了发财树,村民生活像石榴籽一样甜。

像张河村一样,如何在“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群众要致富”这三大难题之间找到连接点,如何走出一条水土保持与生态产业培育相结合的新路子,淅川人动足了脑筋。

库区所在地“以水定发展”,加快水源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库区及其周边地区重点培育杏李、食用菌、薄壳核桃等生态经济产业,发展月季、玉兰、猕猴桃等特色林果业,推广生物有机肥和低毒无毒农药,在库区周围建立起了一个生态廊道,既保持了水土,也带富了一方群众,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目前,淅川已连续12年新造林合格面积居河南省县级前列,森林覆盖率达45.3%以上。

吃水不忘源头人

在2019年年底举行的南水北调5周年开放日活动中,30位北京市民代表应邀来到水源地——河南南阳淅川参观。

“南水北调的水到京以后,现在几乎看不到茶垢了。”第一次来南阳的北京市民代表张凤敏说,来到取水地,看到库区群众当初牺牲奉献,真的感到每一滴清水都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不仅仅是北京居民,5月3日,在天津市静海区大丰堆镇后明水厂附近的后明庄村的居民王大娘说到南水北调的丹江水,同样感慨连连:“这辈子能喝上这么甜的水,真幸福,以前不敢想。”

受益于“城市自来水村村通”工程,天津市静海区6个乡镇的55个村约6万居民2019年终于喝上了南水北调水。而截至5月3日,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工程累计向天津市引调长江水50亿立方米,相当于350个西湖、3.5个于桥水库的水量,供水范围覆盖天津市中心城区、环城四区及滨海新区等14个行政区,近千万人受益。

南水北调的效益不只体现在居民的生活上,更润物无声地发生在地下。以地下水超采严重的北京市为例,自“南水”成为京城用水的主力后,怀柔、平谷等应急水源地得以休养生息,通过压采地下水,河道补水,地下水进入快速恢复期。

“南水”北上让受水地区解渴同时,沿线地区的生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滋润和修复。清水北上的背后,则是当初南阳淅川数十万民众迁往他乡。

饮水思源。水源地群众为南水北调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受水地则积极开展对口协作工作,淅川、西峡、内乡、邓州4个县市分别与北京市的朝阳、顺义、延庆、西城4区实现了结对帮扶,京宛两地在产业、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持续加强战略协作,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创业大街等一批项目入驻南阳,以“中线水源”“五谷源”等品牌为代表的南阳有机农产品进入北京。

如今的南阳,在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同时,也走出一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迎来了自身产业兴、生态优、乡风美、治理好、生活富的美好时代。(记者 余嘉熙 通讯员 董君亚 高帆)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李娇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