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为什么被称之为“伟业”?(2)

脱贫攻坚战为什么被称之为“伟业”?(2)

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这是一个最大的短板,也是一个标志性指标。他曾在多个重要场合、重要会议、重要时点反复强调脱贫攻坚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尤其是将“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定义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宗旨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这些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把扶贫脱贫作为关乎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来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条件。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进一步确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我们进入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关联、相辅相成、时间衔接,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和必然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这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全面”,尤其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生存条件恶劣,交通设施落后,自然资源匮乏,信息交流闭塞,思想观念落后,这些因素极大程度的阻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速度。因此,党中央提出精准脱贫,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的脱贫战略,以确保共同脱贫,一个都不能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决保障。

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来看,脱贫攻坚任务是否能够如期完成,直接影响着贫困地区乃至所有农村地区下一步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反之,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全面实施,也必将会为贫困地区群众实现长期、稳定的脱贫致富提供有效保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不同点在于脱贫攻坚具有特殊性、局部性、紧迫性和突击性的特点;而乡村振兴则具有综合性、整体性、渐进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顺利过渡,要始终坚持精准扶贫思想,将“精准”二字贯穿二者始终,坚持精准衔接、分类施策,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要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政策与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过度,逐步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常规性社会保障措施,为顺利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打下基础。

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人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占世界人口约21%,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人类减贫事业的重要成员。可以说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十八大以来,我们探索出的综合性系统性扶贫策略,为发展中国家治理贫困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采取的以政府主导作用减贫方针,用事实证明完全超越了其他国家以经济增长带动减贫弱化的理念;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自上而下、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等工作机制为解决全面消除贫困的世界难题提供了有效借鉴。除此之外,中国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开展对外援助60多年来,中国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先后7次宣布无条件免除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政府无息贷款债务,为全球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也体现了中国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