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前沿阵地”

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前沿阵地”

8月18日下午,正在安徽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看到庄台街道整洁、村民生活井然有序,习近平感慨地说,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争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提高抵御灾害能力,在抵御自然灾害方面要达到现代化水平。

当前,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防汛救灾形势依然严峻,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掉以轻心、松劲懈怠。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把防汛救灾工作重心转移到“防、减、救”同步推进上,时刻坚持防灾减灾救灾并重,有效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坚持以防为主,增强防御灾害意识。自然灾害是多种多样的,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未雨绸缪,方能防患于未然。要增强忧患意识、增强防御灾害意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自然灾害、气象信息等情况的监测预警,不断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要加强对汛情等自然灾害特点和规律的研究,认真总结自然灾害的教训和防御自然灾害的成功经验,制定完善防灾减灾的政策法规。党员干部要主动当好大汛大灾防御知识相关信息的宣传员,加大对预防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切实提升群众的认识水平。

提前转移联动,减少生命财产损失。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要积极应对、趋利避害,科学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尽最大努力把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在防汛减灾过程中,群众有效的提前转移安置是重要的一环。要大力构建应急转移群众联动机制,为科学防汛减灾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建立“县-乡-村-组-户”群测群防体系实时监测天气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组织相关风险地区群众进行提前转移避险。要明确转移对象,针对重点险情险段,提前梳理好转移群众名单,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提前进家入户做通做实群众工作。要明确转移步骤、责任分工,对准备、行动等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逐一细化,确保有条不紊完成提前转移联动。在此基础上,要建好相关避难场所,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救灾恢复效率。无论是抢险救灾现场,还是灾后重建工作,都是极其重要和紧迫的。各级党委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将其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依托相关体制机制,提升抢险救灾效率,大力推进灾后重建进度,真正为群众遮风挡雨,守护人民安危。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党员带头、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抢险救灾的协调联动机制,一旦发生汛情或其他自然灾害,能够立即集结抢险救援队,真正动员各方、形成合力。要加强专业抢险救灾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党员先锋抢险队,提前进行应急演练,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要不断建立健全救助制度,科学有序施救,通过出台相关实施方案、暂行办法等,明确救助标准、资金保障、发放程序等,确保救灾工作高效开展。要强化灾情管理,及时查灾报灾,针对灾情实际情况,第一时间做好登记,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尽早谋划相关对策。在灾后重建过程中,要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兼顾、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稳步推进灾后恢复工作,大力推动经济向好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我们不仅要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救灾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要把坚持防灾减灾救灾的思想贯穿于与各类自然灾害抗争的过程中,用以防为主、防灾减灾救灾同步推进的理念,较强的应急应变能力,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的灾后重建体制机制和切实有效的行动,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0/0820/1097846.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赵一頔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