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田成华:浅谈生活中的心理健康(9)

在实际的诊断中,患者需要有前面提到的一半以上的症状,或者有持续两个星期以上的症状,才会被确诊。如果这些症状只是出现了三天、五天,我们一般不确诊。但如果患者的自杀观念很强,我们就会确诊。

现在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心理测试,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这些心理测试,自己给自己下诊断。请注意,这样做是不准确的,当有了一些心理症状,一定要去医院做评估,并且谨遵医嘱。现实中有这样的例子,有些人觉得自己得了抑郁症,然后这些人上网查资料也好,道听途说也好,发现治疗抑郁症很难,结果他们的情绪越来越差,有些人本来不是抑郁症,最后也变成抑郁症了。实际上,抑郁症不只是情绪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它还有许多身体症状。比如头痛、疲倦、睡眠紊乱、饮食紊乱、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

有些人到综合医院的门诊看病,结果没有查出问题,其原因是抑郁症不是综合医院专门看的病。患有抑郁症的人,有三分之二在首次就诊时,只觉得自己的躯体有问题,他们不会联想到心理问题。如果有的大夫受过这方面培训,就会问一下患者的情绪问题。但如果大夫没有这方面意识,就查不出问题。

再次强调,抑郁症不全是情感、心理问题,它还伴有很多躯体症状,但如果及时治疗,三分之二的患者可以被治好。如果躯体症状长期存在,一直没有被解决的话,就需要与医生商讨调整治疗方案。

反复发作的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自杀倾向。在国外有个数据,70%的自杀者在自杀前,曾看过全科医生。对于这类统计,国内还没有细致调查过。抑郁症造成的危害对社会,对家庭都很大。如果家里有这样的病人,其家属肯定不会开心,况且情绪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如果单位的职员里有人患有抑郁症,这个患病的人就可以影响单位的事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医学领域的进步也很大,许多疾病在我国都可以被治疗。但精神疾病的治疗和研究还需要走很长的路。得了抑郁症的人,不愿意与别人打交道,不愿意见人,甚至不愿意出门。这样就会给别人造成误解,其实这些人的行为并不是有意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病了。这时候,他们需要大家的帮助和包容。

大家比较关注得了抑郁症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个病的发病有的发得急,有的发得慢。还有的是季节性的发病,比如一到秋冬季,有些人的情绪就低落了,但他不用吃药,等春暖花开后,他心情就会自己好起来。季节性发病的情况在北欧最为明显。现在全世界用的抗抑药物,很多都是北欧的医药公司研发出来的。因为北欧国家一到冬天,他们的日照时间很短,患抑郁症的人特别多,所以他们就特别重视抗抑药物的研发。在中国这个规律不是特别明显。

过去,抑郁症一般的发病年龄在50岁左右,但现在20岁、30岁的人患抑郁症的也很多。从实际看,抑郁症的发病高峰是青壮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人在青壮年时期,求学、就业压力都比较大,所以容易得抑郁症。人在退休后,又是一个坎儿。有的人除了工作,没有任何的休闲娱乐,等到退休后,突然觉得自己没用了,他的精力无处安放,时间长了就会患上抑郁症。所以大家平时工作要好好干,休闲娱乐也不能耽误。

这个病虽然是慢性病,但它的发作病程是病一段好一段,好一段病一段。其实,如果病人在系统服药的情况下,经过一年、两年的巩固后,就可以停药了,不需要长期用药。但有的人在停药后半年又复发了,这种间隔时间太短的情况,我们建议长期用药。还有三次复发的情况,我们也建议长期用药。所以很多人有顾虑,很担心一辈子都要吃药。就目前来讲,像这种慢性病就是要长期用药。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都是要长期用药。

其实大家不用特别害怕抑郁症,刚才说的是少部分人的情况。目前,治疗抑郁症的方案很多,一般的患者在一个月内就能缓解过来,三个月内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好起来,其中70%到85%的患者是自然缓解,没有用药。实际上抑郁症的治疗,大部分不是医生治的,也不是心理师调节好的,抑郁症大部分患者是自己好的。像轻度抑郁症,是不主张用药的。到了中度抑郁症,我建议心理治疗和药物搭配最好。如果是重度抑郁症,心理治疗是无效的,因为那个时候,人的大脑已经没有能力思考了。重度抑郁症患者必须用药,甚至特别严重的需要住院治疗。

影响抑郁症愈后效果的因素比较多。比如,年龄因素。得病年龄特别小的可能是因为遗传,这种病人愈后需要家庭的帮助,给他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性格因素。有些人性格孤僻、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这种人愈后,他的好朋友一定要多关心他,带着他运动、旅游都有助于他的康复。

当前很多种抗抑药物主要针对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电疗、磁疗、光照疗法。

北欧国家用光照疗法的比较多。很多病人在早晨上班前,会先到医院的光疗室,照上一两个小时,然后再去上班。有时下班,他们会再去做一次光照治疗。前两年有人发明了一种架在眼镜上的LED灯。这个灯会模仿太阳光的光谱,用起来比较方便,患者把灯打开就可以做光照治疗。

中医也有一些方法治疗抑郁症。比如,针灸按摩。在实际的治疗中,中医有时候还与患者聊天,这能起到心理治疗作用。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