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林继富:中秋节的起源、传承与当代价值(4)

二、中秋节的传统及其符号体系

中秋节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它是一个节日,也是一种生活的行为,还是一种生活的实践。中秋节与家人团聚的意义在于它包含生活属性和清晰的符号体系。

 那么这些符号有哪些呢?第一个符号是祭月。祭月是中秋节起源的根基,早在原始社会古人就有祭祀月亮的行为。那时的人们是以部落、部族为基本单位对月亮进行祭祀和崇拜的。

到了先秦时期,祭月在王公贵族里已经很流行了。比如,春天祭日,秋天祭月,这是当时帝王的重要活动。《礼记》记载,“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坛,祭四时也。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在其地则祭之,亡其地则不祭。”

这段记载明确说了“夜明,祭月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月亮在一年中最亮的时候,也是祭月的时候。此外,这段古文中还有祭日、祭山川、祭土地等。

在湖北省咸宁的大屋雷村,每当八月十五的时候还有守月华的活动。他们是怎么守月华的呢?八月十五当天,当月亮升起时,每个家庭就会在自家堂屋的前面或者天井里,摆一盆水,让月亮倒映在水盆中,一家人围坐在水盆边上观赏月亮,守候光华,共同庆贺团圆。现在大屋雷村把守月华的活动当成了整个村重要的节庆活动。守月华这个活动主要是男性参与得较多。

广西壮族在每年的八月中旬也有祭月请神的活动。有时这个活动是在中秋夜,每到这一天,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个供桌,桌上放着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竖一个高一尺的树枝。这个树枝被看作是月神下凡与上天用的梯子。

在我国,有关天梯的神话非常多。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天神和凡人是可以交流的,为了方便这种交流,就需要天梯。

比如,西藏林芝的苯日神山,该山的山脉有三座山峰。据传说,藏族第一代赞普下凡就在其中一座山峰,这个山就被看成天梯。巧合的是,在这座山上还有很多小树枝,树枝就像梯子一样。据传说,人去世以后会被放到神山的树上,这种丧葬仪式叫树葬。寓意人的灵魂可以通过这个梯子到天上去。

还有昆仑山。在中国神话里,昆仑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昆仑山也被认为是人间到天上的梯子。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中国早期关于天界和凡界之间的沟通是通过天梯这个桥梁来完成的。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广西祭月请神的活动里保留了天梯这个要素,是与中国古老神话有关的,这非常难得。另外,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祭月习俗有明显的差异。

中秋节祭月习俗与“春祈秋报”有关。“秋报”是秋天祭祀感恩神灵的活动,“秋报”当天也是祈愿丰收的日子。在《周礼》中有“中秋”一词的记载,“中春昼击土鼓,龡(chuī)《豳(bīn)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祈年于田祖,龡《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国祭蜡,则龡《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在此段中,描写了许多乐器吹打的场面,还有人们用歌舞来祭祀神明的活动,并且让生活在现在的我们了解了这种比较古老的祭祀田神,感恩赐予丰收的习俗。

2018年,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每年秋分日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对庆祝丰收这一习俗是有传承的,并且这是有历史渊源的,不是无中生有的。

在古代,中秋节祭月的习俗与祈愿丰收是有关系的。我们不能只记住中秋节吃月饼,当然吃月饼很重要,我们保留下来了。其实最早,月饼是祭祀月神的祭品。

在当今,有很多感恩丰收的节日都在8月份左右。比如,西藏的望果节,还有在湘、黔、桂等省区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白族、壮族的传统节日——尝新节。尝新节顾名思义就是谷物出产的时候,用尝新的方式去感恩神灵。

中秋节祭月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祭月活动。比如守月华的活动。因为家庭在中国人心里很重要。

二是以家族、民族或者国家为单位的祭月活动。从家庭到家族,到民族,再到以国家为单位的祭月活动体现了中国人对团结和谐的追求,还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因为无论是家庭、家族、民族、国家,人们在中秋节时期望生活团圆和谐的共识是一样。

第二个符号是“嫦娥奔月”。这个神话家喻户晓,老幼皆知,还为中秋节笼罩上了一层迷人、瑰丽的光环,增添了浓浓的诗意。《淮南子》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这句话非常完整地记载了“嫦娥奔月”的神话。此句里的“姮娥”就是嫦娥。

“不死之药”“西王母”是中国神话里非常重要的两个元素。在《山海经》里有大量关于人追求长生的神话,比如“不死水”,说是人喝了可以长生不老。“不死山”,说是在这座山上所有的人都可以长生。还有“不死民”等说法。在现实中,追求长生最有名的是秦始皇,他为了长生不老之药,曾经多次出海寻仙问药。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