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精治要问需于民更要问计于民

大城精治要问需于民更要问计于民

治理的针脚日趋细密,如何把花绣好,绣出满意度、绣出认同感,对话沟通是不可或缺的工作方法,也是城市治理者必须掌握的工作艺术。俯下身子,找到群众生活的最近点,才能精准定位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仔细聆听、悉心收集,打捞起更多沉默的声音,才能在众口难调中求得最大公约数。

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北京不少社区,特别是很多老旧小区迎来环境升级改造,留白增绿、改善照明、加装电梯等一系列举措,显著提升了广大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但值得注意的是,旨在便民利民的民生工程也并非没有槽点,近日就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个别社区,一些改造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反而给大伙儿添了堵。

好事为什么没能办到位?就现实案例来看,多数是在沟通环节掉了链子。要么管理粗放、缺乏统筹,不同负责部门“各干各的”,计划安排重叠,工程流程反复,小区总在“施工中”;要么只顾一头、忽视整体,改造项目或挤压休闲空间,或占据通行道路,打乱了居民业已形成的生活和居住习惯;要么闷头大干、缺乏交流,项目着眼于何、持续多久,伴生问题有无系统解决方案,居民心有疑问却无人解答……凡此种种,概因细节把控不够,没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儿上。

大城之治,绝非易事。随着时代发展、城市更新,生活模式迅速变化,居民需求也在日益改变,需要权衡兼顾的各种利益诉求显著增多。就拿小区来说,过去基本只需要满足居住需求,空间格局功能相对单一,如今则要承载休闲锻炼、商业服务、行车停车乃至充电等多重日常所需,难免力不从心。尤其是大批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本身薄弱,陡然要在本就有限的空间里加载诸多升级功能、对接现代生活需求,无异于“螺蛳壳里做道场”。而且即便共处一个社区,居民的诉求也不尽相同,有人追求生活便利,有人要求安静私密,有人想让生活成本尽量低廉,也有人更加在意优质物业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越大、人口越多,诉求越分化、期待越具体,对治理单元的切分也必然更精细,需要打通的“神经末梢”也必然更庞杂。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反复强调治理城市要拿出“绣花”功夫,关注民生要着眼“一枝一叶”的根本原因。

治理的针脚日趋细密,如何把花绣好,绣出满意度、绣出认同感,对话沟通是不可或缺的工作方法,也是城市治理者必须掌握的工作艺术。一方面,这是法治精神和程序意识的体现,另一方面,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做扎实,才能更好摸清底数、掌握需求,为精准施治打下坚实基础。老年人较多的社区,对建立社区“综合体”,实现“家门口”看病、康养的需求更大;面积局促的楼群周边,怎样规划停车位、充电桩往往是最大难题;年头较长的居民楼,修缮维护、解决漏水漏风可能是燃眉之急……这些现实问题的发现和破解不能靠“拍脑门”。俯下身子,找到群众生活的最近点,才能精准定位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仔细聆听、悉心收集,打捞起更多沉默的声音,才能在众口难调中求得最大公约数。

问需于民是基础,问计于民则是铺平治理之路的保障。群众对身边的治理难题最有感触,对解决方案也往往有各自的想法。引导大家坐在一起、表达意见,当面锣对面鼓地说清楚、讲明白,实现大家的利益大家协调,不失为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也是更易达致共识的办法。比如,作为全市首个停车管理指引小区,前泥洼社区曾一度“停车靠抢”。为破解难题,社区逐户排查登记,引导居民参与车位定价、亲情卡设计等事项,主动协商让停车公司通过认养绿地、路面维修“反哺”社区建设,从而让无车住户也能享受治理成果。沟通过程很难一帆风顺,但只有迈出这一步,才能找到利益协调的平衡点和最优解。这些年,不论是将“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抓手,切实挖掘群众需求;还是通过“居民议事厅”让物业公司代表、业委会等人员集中议事,充分激发参与治理的热情,北京已经探索出诸多社区共治途径,解决了不少问题,也避免了许多弯路。事实证明,走心用情,善于沟通,再繁杂的工作也能找准方向、找对路子。

城市是有机生命体,发展面貌常变常新,群众需求亦然。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与吴良镛都曾推荐《城市即人民》一书,该书反复强调“城市属于它的人民”,对民众的关注应当多于砖石、水泥、钢铁、木材或塑料。凡事多商量,架起“连心桥”,让城市中的每一个“细胞”都焕发活力,大家的获得感也将更加坚实。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