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疏整促长卷 谱首都治理新篇

绘疏整促长卷 谱首都治理新篇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0)10-0068-04

“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是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2017年,北京市出台了《关于组织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17—2020)的实施意见》,作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抓手,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牵引,将疏解非首都功能、城市综合整治和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打捆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疏解、整治是手段,提升是目标。北京市把握好疏解与提升、疏解与整治、疏解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贯穿始终,坚持“内部功能重组与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时,探索形成北京与周边城市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探索人口密集地区空间优化开发和经济与环境友好发展的新路子。深化疏解、强化整治、优化提升,北京开启了一场深刻的城市变革,创造了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

辩证之法

疏解整治促提升,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服务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必须坚持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才可能轻装上阵、腾笼换鸟、减量提质、创新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城市秩序整治,以适应城市深层次、全方位转型的内在要求;必须以提升为导向,围绕“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 ,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立与破。坚持不立不破、先立后破、立破并举的原则。“立”就是立发展理念、立工作框架、立制度标准,把专项行动放在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盘子里谋划推进,建立健全综合治理体系。“破”就是破旧思维旧机制、破堵点痛点、破陈规陋习,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坚决向违法违规行为亮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舍与得。北京是全国第一个推行减量发展的城市。4年来,全市“控增”“调存”两手抓,大力推动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部分市属教育医疗功能的疏解。充分利用功能疏解释放出来的资源和空间,突出和强化首都“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同时,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公共服务资源、市场要素在京津冀以及更广阔的区域合理布局。舍的是大而全的发展理念,是非首都功能;得的是腾笼换鸟,是相宜的空间重构与产业匹配,是“一核两翼”崭新的城市发展格局。

表与里。既要“面子”,也要“里子”,由表及里、内外兼修、塑形铸魂。在工作目标上,不仅推动环境整治、空间更新和业态提升,更注重产业方式更新、生活方式更新、发展机制更新。在工作内容上,更加关注群众需求,整治范围逐步拓展深化。以背街小巷整治为例,由街巷向两边拓展、向院落延伸,将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等同步推进。在工作方式上,软硬并重,不仅改善硬件,也打造软件。关注有形变化,更关注无形提升。

新与旧。坚持把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城保护好,保护好胡同、四合院、名人故居,留住更多有历史价值的老字号、老物件。同时,努力推动实现老城保护与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有机融合,开展申请式腾退、共生院探索,优化提升街区公共空间品质,补充便利店、菜场等服务设施,让胡同里的老街坊们过上现代生活。

上与下。近几年,基层的各区、各部门紧紧围绕群众所需所盼,做了大量工作,探寻自下而上的工作路径,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比如平谷区金海湖镇治理非法盗挖盗采的实践,上升为全市“党建引领、吹哨报到”经验,推动“哨响、人到、问题解决”,在全国推广;又如街区更新过程中形成的“政府、社区、居民和社会资源之间多元协商、共同参与”模式,变“政府想做”为“居民想要”,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成为精治共治的生动写照;再如“劲松模式”,朝阳区劲松北社区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引入社会化资本,推动多元共担,形成多方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点与面。近年来,专项行动着力推动由点及面的创新尝试。比如在拆违工作中推出无违建区建设,在街区更新工作中推出示范街区试点、申请式腾退、共生院试点,在老旧小区整治中推出失管弃管小区试点,在城乡接合部改造中推出王四营乡试点,在腾退空间再利用工作中推动低效楼宇转型升级试点等,这些试点为全市更多领域、更大面积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此外,在专项行动的统筹中,注重点面结合,2017年开始推动中心城重点区域整治提升工作,2019年开始狠抓全市29个治理类街镇工作,通过解剖麻雀,力争以一事解决带动一策推进,为全市基层治理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近与远。实施专项行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着长远计,谋现实事,以未来的眼光,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专项行动不是专项运动,面对积累多年的沉疴旧疾,既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必须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谋定而后动。聚焦阶段性安排,按照轻重缓急,逐项逐年推进,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

机制之变

2017年以来,全市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809家,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604个,累计拆除违法建设腾退土地约2.4万公顷,核心区2336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全面开展,共治理“开墙打洞”约4.5万处,城乡接合部试点地区改造实现规划绿地1414.3公顷,整治占道经营立案处罚59.8万起、无证无照9.45万户,规范清理直管公房转租转借1.5万户,等等。以疏解整治之矛破既得利益之盾,数据的背后是多项创新工作机制发挥了关键的支撑作用。

“年计划、季拉练、月调度、周反馈、日报告”的工作调度机制。坚持量化、细化、项目化、具体化的原则,在年度计划中明确各专项任务的任务量并全部细化分解到各区。开展现场拉练,现场点评各区疏整促工作,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模式最先在疏整促工作得到应用,市领导多次“四不两直”现场调研,有力推动了专项行动开展。

督查评价机制。对各专项任务的市级牵头部门、各区政府实行“双考核”。建立联合督查机制,重点对任务完成进度慢、任务集中的区开展实地督导,委托第三方机构,按季度对各专项任务完成情况、反弹情况、市民举报和媒体曝光点位整改情况,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开展察访核验。此外,组织开展社会评价,市民对疏整促工作总体满意度连续3年持续提升,均保持在9成以上。

协调推进机制。央地、军地、路地联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深入一线,纪检监察部门严格执纪问责,政法系统保障有力,政企联动不断加强,集合各方力量共同推动专项行动开展。比如通过国家京津冀协同办、首都规划委员会会议、国务院大督查等多个渠道争取支持,协同中央、军队推进68个事项解决。建立市国资委和各区“双牵头”机制,进一步强化市属国企带头作用,目前完成1453处市属企业疏整促任务。

资金保障机制。设立“疏解整治促提升”引导资金,4年来支持市级转移支付资金500亿元。加强资金监管,财政部门将其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对引导资金绩效管理进行跟踪评价。

科技支撑机制。创新建立“疏解整治促提升”综合调度信息平台,利用专项任务、通信信令大数据与房租、舆情、互联网等多源数据开展叠加综合分析,提升专项行动科技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16个区、26个市级部门、330余个街乡镇、700余个用户利用平台对专项任务点位上账、进展和销账等动态管理,2019年、2020年共涉及19万余个专项任务点位。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协同联动工作体系,实现专项任务一本账管理、一张图作战。

宣传引导机制。坚持典型引路,聚焦提升效果和群众获得感,及时推介专项行动推进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赢得社会理解支持。合作创办北京卫视周播节目《向前一步》,以精治共治法治为主线,从个案切入,搭建政策解读和沟通议事平台,促进政府与民众交流互动。

实践之思

“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家园意识,形成了全市上下聚力提升的良好局面。思考专项行动的成效,正是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挖疏解整治促提升背后的政治逻辑,用政治逻辑指引业务实践,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

必须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包括了20多项具体专项任务,全部都是既有工作,过去由各部门分头组织实施,效果不完全理想,有的甚至开展了多年,“反复整、整反复”,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改变了领导模式,由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市委各部门、政府、纪委、人大、政协等围绕疏解整治促提升协同发力,同时深化城市治理体系建设,各级党委层层抓统筹、抓落实,将党的领导贯穿上下、贯彻始终,共识不断扩大,合力不断增强。比如,在把方向上,市委明确提升专项行动是所有工作的统领;在谋大局上,提出在各区全面推行比学赶帮超;在定政策上,要求专项行动坚持群众满意度的导向;在促改革上,市委通过月度点评会、现场推进会、“四不两直”等方式推动工作。

必须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提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具体到北京就是要坚持减量条件下的高质量发展。北京明确了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坚持减量发展,通过减功能、减人口、减建设用地、减建筑规模、减资源消耗、减污染物排放,腾出发展的空间、留出可持续发展的余地,促进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2019年,北京城乡建设用地全年减量约30平方公里,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26万元/人左右,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城市发展出现深刻转型。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与价值追求,赢得人民拥护,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就能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涉及的面广、涉及的主体多、涉及旧有利益调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注入强大动力,“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方面让群众呼声传得上来,另一方面让政府的回应落到实地。群众满意的复制推广,群众不满意的立行立改,推动形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积极拥护参与、凝聚更多社会合力、取得更大成效的良性循环,使城市发展更有温度也更有韧劲。

必须发扬敢于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是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并不断传承发扬的,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动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涉及城市发展模式重大调整,需要破解首都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破除城市增量发展的路径依赖,打破旧有利益格局。在工作中,面对城市发展中的痼疾顽症,必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疏解治理,敢于向各种非法行为宣战,发扬敢于斗争的精神,在思想上勇于担当奉献,在行动上不妥协不放弃、不等不靠,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久久为功。

必须坚持系统治理方法。非首都功能疏解要稳妥有序、城市整治要防反弹控新增、提升要软件硬件一起抓,绝不可能通过一阵风式的城市大扫除来实现,也不可能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来推动。工作中必须坚持系统治理的方法,形成科学管理的体系。在整体谋划上要打通疏解、整治、提升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坚持把治理能力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从精治、共治、法治入手,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多元共治为特征,以依法治理为标准,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在具体工作中贯穿量化、细化、项目化、具体化等科学管理要求,统一工作要求、工作节奏、工作标准,保证各项任务同向发力、统筹衔接,从而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构建超大城市的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2]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 立足提高治理能力抓好城市规划建设 着眼精彩非凡卓越筹办好北京冬奥会[N].人民日报,2017-02-25.

[3]习近平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时强调 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N].人民日报,2014-02-28.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谈绪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