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许正中:“十三五”期间中国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3)

三、创新驱动发展的营商环境初步形成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中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现代科技的突破,大有迭代叠加之势。工业社会以钢为主,是以单一科技为主导,现在则是以一系列科技为主导,如量子力学、新材料、信息化,在产业催生、社会改造方面的力量不可低估。

(一)创新驱动战略得到有效实施

“十三五”期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长到2.21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23%。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2019年达到1336亿元。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翻了一番,2019年超过2.21万亿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

整体上,中国科技创新实现量质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来,我们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量子信息、铁基超导、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嫦娥四号首登月背,北斗导航全球组网,C919首飞成功,“墨子号”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

科技重大专项成功收官。北京、上海、粤港澳等科创中心加快建设,21家国家自创区和169家高新区成为地方创新发展“领头雁”;高新区国内生产总值从8.1万亿增长到12.2万亿,五年增长超过50%;高新技术企业从7.9万家增长到22.5万家。尤其在这次疫情过后恢复生产,支撑经济平稳运行工作中,国家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各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20年1-6月,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3.9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利润总额3515.8亿元,同比增长17.7%,新增注册企业22.3万家,同比增长11.9%。可以说,创新创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公平、透明、可预期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为全球企业敞开大门。世界银行2019年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在全球整体排名第31位,较上一年提高了15位,较2015年提高59位,成为主要经济体中营商环境改善最快的国家。

202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正式生效,为实现内外统一、平等保护的外资管理新体制奠定法律基础。外资“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工作流程不断优化。

(三)“放管服”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五年前,全国企业开办时间平均长达33天。“十三五”以来,企业开办时间逐步实现从33天到“4个工作日”的飞跃,解决了开办企业准入难、门槛高、环节多、效率低、期限长等突出问题,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创业创新热情。目前,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通了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疫情期间,一些地方依托技术手段,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做到“预约办”“网上办”“就近办”,通过“零跑路”“零成本”,积极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度“软环境”降低了营商“硬成本”,加快推进市场准入。截至2020年7月,全国市场主体达1.32亿户,其中企业4110.9万户,分别比去年年底增长了6.7%和6.5%。2020年1-7月,市场主体每天平均新增6.4万户,其中企业平均每天增加2.1万户、净增1.1万户。商事制度改革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从制约百姓投资兴办企业的第一道门槛改起,在“宽进”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我们的营商环境好了,我们也更重视科技了,必然带来了中国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发展。五年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4.4%和32.5%,成为带动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年均增速高达19.4%,成为助推产业持续增长的新动能。技术装备产业的能力明显增强,2016-2019年,中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4.54万亿元增至31.71万亿元,年均增长5.9%,远高于同期世界工业2.9%的年均增速。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十三五”初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增加到36.2%,一批“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

“十三五”期间,中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从2016年的11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6万亿元,占GDP比重由15.3%增至16.3%,不仅促进制造业转型,更推动消费升级,使消费始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研发人员和国际专利申请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商标注册申请量、研发人员总量均稳居世界第一。

“十三五”期间,中国新型制造体系加快构建。截至2020年6月,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提高到71.5%和51.1%,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70个,连接的工业设备数量达4000多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逾40万家,工业互联网发展迈出实质步伐。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落地,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形成。

(五)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升级

“十三五”期间,互联网普及率提前超额完成规划目标,2019年底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分别达到91%、96%,千兆光纤覆盖家庭超过8000万户,4G用户超过12亿。

5G商用迈出坚实步伐。目前,已累计开通5G基站69万个,连接用户数超过1.6亿。

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3.41万亿元,名义增速达到22.14%,占GDP的比重为3.44%。预计2020年末,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3.78万亿元,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动力。

2019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为32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8亿人,参与提供服务者人数约7800万人,同比增长4%。

“十三五”期间,我们以数字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2016年,《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建议,全球“共同利用数字机遇,应对数字挑战,推进繁荣和充满活力的数字经济,推动全球增长,惠及全体人民”。

(六)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取得重大成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产权保护制度体系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显提升,政府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十三五”期间,价格市场化程度超过97%。国资国企改革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减税降费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政策效应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

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从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向“双循环”格局、创新驱动发展的营商环境初步形成,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这三个方面的成绩都是突破性的。所有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一不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奋斗成果。中国进入了一个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全面现代化的新台阶。

总而言之,“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变革,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精神准备和制度规范。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