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开放赢得未来

以高水平开放赢得未来

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际社会正在面临多边与单边、开放与封闭、合作与对抗的重要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具有十分深远的意蕴。未来,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总的来看,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高水平开放有着其鲜明的特征: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基本要求;以推动自由贸易进程为重要目标;以服务贸易发展为重大任务;以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为重要突破;以制度型开放为突出特点;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重要保障。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中深入把握。

以扩大内需为导向推进高水平开放

中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展望未来,中国广阔的内需市场将继续激发源源不断的开放和创新潜能。把扩大内需作为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导向是大势所趋。

要看到,14亿人的巨大内需潜力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基础。未来5至10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时期并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从消费结构看,2019年,中国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为45.9%,估计到2025年将达到52%左右,开始进入服务型消费社会。从产业结构看,2019年,中国服务业占比约为53.9%,估计到2025年,中国服务业占比有可能接近60%。有研究预测,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有望突破60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将达到55%左右。从城乡结构看,随着城镇化和城市群的发展,估计到2025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6%左右。“十四五”时期,中国广阔内需市场的潜力将不断释放,激发创新潜能,将继续支撑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进一步看,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的环境、条件都有新的变化,高水平开放呈现历史性新特点,扩大内需在引领高水平开放中的重要导向作用全面凸显。一方面,14亿人口的内需大市场成为推进高水平开放的独特优势和基本条件。到2030年,中国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内需潜力不断释放,需要以更高水平开放融入国际经济循环。中国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内需大市场作出的战略选择。以扩大内需为重要导向的高水平开放,就是要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就是要构建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还要看到,14亿人的内需大市场是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的释放,将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也将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多正能量。初步测算,百万亿元级别的新增内需规模将为未来5至15年中国实现4%至5%的经济增长打下重要基础。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10多年全球排名第一,2019年达30%左右。预计未来5至10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有望保持在25%至30%左右。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们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绝不是短期举措,而是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趋势相适应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以制度型开放和制度性变革激发市场活力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全面激发市场活力,要找准重点,在制度型开放和制度性变革上实现重大突破。

一是以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发展为重点推进高水平开放。进入新发展阶段,释放14亿人消费潜力的重点是发展服务型消费,关键是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和加快服务贸易发展。从经济全球化趋势看,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焦点。2010年至2019年,全球服务贸易额由7.8万亿美元增长至11.9万亿美元,年均名义增长4.8%,是同期货物贸易增速的2倍;服务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0.3%提高至23.8%,预计2040年将提升到50%。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看,服务贸易开始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2014年至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7.8%,是货物贸易增速的2.2倍,是外贸整体增速的1.9倍。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对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贸易的需求日益提升;消费结构升级、城乡结构升级对教育、医疗、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域贸易的需求日益提升。

适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关键是加快补齐服务贸易发展的突出短板。“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同步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服务贸易开放进程,争取到2025年服务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比重由目前的14.6%提高至20%以上;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要实现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比重的明显提升;要明显提升旅游、文化、健康、教育等生活性服务贸易以及研发、设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以制度型开放促进制度性变革。开放也是改革,制度性变革依赖于制度型开放。推进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制度型开放,是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新格局的基本需求,也是推动服务业领域制度性变革的重大任务。“十四五”时期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需要在服务业领域的制度型开放和制度性变革上实现重大突破。一方面,要推进服务贸易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更大程度与国际接轨。比如,率先在医疗健康、教育等社会需求较大的服务业领域引入国际先进管理标准。另一方面,要实质性推动服务业领域市场对内对外开放进程,尽快打破服务业领域的各类市场垄断与行政垄断。由此,既为释放民营企业的强大活力创造市场条件,又为外资企业发展拓展更大投资空间。

三是深化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重点的深层次市场化改革。高水平开放有赖于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建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在于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包括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着眼于释放人才活力,尤其是科研人员的活力,加快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释放巨大的创新潜能;保护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激发企业家潜能,充分发挥企业家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竞争中性、市场透明、知识产权、环保标准等方面做好制度安排,切实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以强大国内市场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进程

未来,中国开放强大的国内市场将成为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进程的重要力量。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不仅适应国内服务型消费需求,而且将形成与各国、各地区合作共赢的巨大市场空间,成为推动双边多边自由贸易的重要引擎。

要以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为重要突破。深圳经济特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是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田”,肩负着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市场开放的历史使命。要赋予其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率先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加大在市场准入、管理标准、透明度、知识产权保护、监管规则等重要领域的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比如,对标世界最高开放水平形态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立自贸港政策与制度体系,打造引领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以服务贸易一体化为重点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建立三地互认衔接的服务业管理标准与人才资格要求,以实现粤港澳服务业产业深度合作、市场体系直接融合、服务体系全面对接;分类推进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开放,推动上海等自贸试验区率先对标全球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等等。

要以推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为重要目标。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各国的共同责任。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没有改变,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中国将坚持高水平开放,主动推进双边多边自由贸易进程。比如,尽快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等。总的来看,中国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坚定不移推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坚定不移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将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新型开放大国,中国的市场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坚持推进以内需为导向的高水平开放,不仅能够有效释放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而且有利于全球共享中国市场;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而且将对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复苏产生重要影响;不仅有利于中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而且有利于全球分享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红利。

【作者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