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

【摘要】应急性疫情防控转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之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面临一些新挑战。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和方式方法,用伟大抗疫精神激发大学生成长成才内生动力,凝聚起大学生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磅礴力量。

【关键词】常态化疫情防控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应急性疫情防控转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后,大学生返回校园集中居住、学习,给常态化疫情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首次面对校园集中生活的“半封闭式”管理,生活方式相较于无疫情时期和应急性疫情防控时期都不同,思想动态也因此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制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创新路径方式,引导大学生遵守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校园管理要求,正确看待当前形势下国际国内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做好学业规划,助力健康发展,这是当前一段时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校园管理方式的改变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思想行为。大学生返回校园之后,国内大部分高校坚持“非必要不出校”原则,采取出入校园审批或备案的“半封闭式”管理模式,使大学生更多地集中在校园之内,降低离校外出的频率,从而降低感染病毒的可能性。与以往相比,大学生的活动场所主要集中在宿舍、教室、图书馆、体育场、食堂等。由于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物质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社会环境之中,且正处于思维活跃、精力旺盛的时期,习惯于校内学习和校外娱乐相结合的生活方式,对正常的娱乐活动有一定的心理和行为需求。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管理要求下,大学生只能把更多的业余时间用在校园内部的教学场所和活动场地之中,被动性地改变了以往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因此,校外娱乐生活的减少和对娱乐生活的需要之间的矛盾,使大学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波动,进而影响了大学生的行为表现,形成了不稳定的因素。

受疫情影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冲击。应急性疫情防控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短期不利影响,特别是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容乐观,社会用工需求减少,导致毕业季期间诸多大学生因就业问题产生焦虑情绪。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国家出台刺激经济和保障民生的“六稳”“六保”系列措施,经济逐步复苏,各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循序恢复正常。同时,国家通过行政调控,提高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招录数量,扩充了研究生的招考名额。这些措施和变化都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岗位逐渐增多,个人发展渠道不断丰富拓展。在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发生“下滑—复苏—上升—稳定”的变化过程中,大学生也身处其中进行观察和感受,尤其是面对升学和就业压力的毕业生,会随着跌宕起伏的形势变化发生情绪心态上的波动,未来人生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焦虑和迷茫,甚至影响到他们对社会发展的信心,这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西方某些政客借疫情“甩锅”和抹黑中国会影响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无视人民生命安全,抗击疫情措施不力、效果不佳,无数人丧失生命。虽然这种现象有利于大学生通过中外对比而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但不容忽视的是有些西方政客为了争取选票、转移民众视线、推脱抗疫不力责任,恶意将疫情暴发的责任归咎于中国,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对中国大学生进行虚假宣传,借机歪曲、抹黑中国卓有成效的抗疫成果,试图动摇、瓦解中国大学生奋力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的信心。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大学生存在被误导的可能性,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污名化宣传就难以正确鉴别、反驳和抵制,这会给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带来可乘之机,对中国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产生负面影响。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宣传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在短时间内,高效贯彻执行党中央抗击疫情决策部署,迅速组织动员医务人员和干部群众,统筹协调防疫物资生产分配。抗疫实践的卓越成绩也进一步证明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科学性和高效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向大学生讲清楚、讲透彻,结合国内国际的抗击疫情现实情况及对比,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维度充分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好在哪,让制度自信在大学生群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各方面工作,为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加强对以伟大抗疫精神为代表的中国精神的宣传教育。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在抗击疫情的实践中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从历史的逻辑来看,伟大抗疫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伟大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从现实的逻辑来看,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的精神力量。同时,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涌现出一大批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他们既是伟大抗疫精神的学习者,也是伟大抗疫精神的践行者。伟大抗疫精神彰显的巨大力量不仅可以运用在抗疫斗争中,也可以体现在大学生爱国、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应该把以伟大抗疫精神为代表的中国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把伟大抗疫精神蕴含的坚持向上、勇于斗争、敢于挑战等精神内涵融入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精神力量中,以此推动大学生更加全面地成长成才。

加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整个过程跌宕起伏,令人惊心动魄、感悟良多。当前疫情虽然总体控制住了,但刚刚经历过这场抗疫斗争的大学生们,面对应接不暇的流传于国内国际社会各方的鱼龙混杂的谣言信息,很容易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发生一定的动摇和迷失。如果引导不善,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很可能会给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偏离正确的成长发展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甄别是非的能力,辩证地看待当前存在的各类问题和矛盾,深入学习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沿着正确的成长成才方向健全独立人格、提升学业水平、发展全面素质。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注重通过新兴网络自媒体传播平台进行教育引导。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便捷高效的手机自媒体软件应运而生,吸引了大量大学生使用,甚至影响和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习惯。这类手机自媒体软件以短视频、音频、图片、文字为载体,集趣味性、刺激性、便捷性于一体,迎合了大学生群体的猎奇心理和娱乐需要,得以广泛传播、快速普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牢牢抓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阵地,借助自媒体软件的信息传播载体,将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用富有趣味和魅力、便捷而又喜闻乐见的短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融入大学生日常使用的手机软件中,做到“学生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就在哪里”,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同时,还应该协调网络信息管理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这类手机自媒体软件的管控,及时甄别、抵制、删除错误、虚假、不实的信息,同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建立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联动机制。

注重通过抗击疫情先进榜样的事迹进行教育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人思想的影响也是最真实、最直接的。一方面,要宣传好在抗击疫情斗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一线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干部群众……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感召大学生,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引导大学生尊崇、效仿英雄和榜样。另一方面,在抗击疫情斗争中,青年群体特别是有些大学生也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居家学习期间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测量体温、分发物资、登记核验等工作,展现了当代大学生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良好品质。因此也要注重宣传大学生的身边人和身边事,用同龄人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影响带动大学生进一步坚定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服从常态化疫情防控校园管理各项措施的基础上,积极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作出力所能及的新贡献。

注重通过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进行宣传引导。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旗帜鲜明宣传党的理论和主张的重要方式。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发展,通过加强思政课教师配备等一系列措施,为发挥好意识形态宣传主阵地的作用奠定基础。但是,思政课在实际开展中,依然存在“教师授课照本宣科、学生上课爱搭不理”等情况,这些都违背了高校思想政治课设置的初衷和目的。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因此,高校思政课应该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教师不用心讲、学生不认真听的现实问题,转变教师授课方式和语言风格,适应大学生的话语体系,综合运用新媒体授课技术设备和视频、音频、图片等授课载体,用真实客观的事例把理论讲透,结合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抗击疫情的鲜活实例,教会学生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运用到学习、科研、就业等人生发展的实践中去,使高校思政课的本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高校辅导员也应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其他课程的任课教师亦应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教授学生掌握最新行业发展形势和学术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和现实,与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共同筑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

(作者分别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2020-2021年度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闲暇生活引导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CSZG-64);2019-2020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测度模型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19-ZXGJ-11)的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0年第17期。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