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正创新的重要论述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正创新的重要论述

不断增强守正创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正创新的重要论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正创新的重要论述,植根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沃土,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族根基;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沃土,生动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光辉;植根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沃土,鲜明反映了时代潮流和时代要求,充满着高度的历史使命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判断中国发展方位,深刻洞察新的时代特征,在治国理政中把“守正创新”科学概念突出地提到全党面前,对党的理论和工作、党的自身建设提出“守正创新”的明确要求,赋予守正创新在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改革发展中普遍性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正创新的重要论述,植根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沃土,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族根基;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沃土,生动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光辉;植根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沃土,鲜明反映了时代潮流和时代要求,充满着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全面梳理和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正创新的重要论述,不断增强守正创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我们更好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守正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1],“有着守正创新的传统”[2];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3]回望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守正创新”一直是其中的精神内核和精华所在。

中华民族先人在很久以前就有守正、创新的意识和主张。先秦时期已经常出现“正”和“新”字。孔子注重“正”,强调“名不正,则言不顺”、“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治国应“行中正”。荀子专门作《正论》,认为“凡议必先立隆正”。老子也主张“以正治国”。“正”即正气、正道,儒家和道家均将“正”作为修身行事准则和治国理念予以推崇,蕴含着“守正”的要求。从“新”字看,商汤《盘铭》刻自勉箴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认为“日新之谓盛德”,《诗经》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里的“新”作为单字词,意即“更新”“革新”,含有“创新”意味。此外,《周易》指出“革,去故也。鼎,取新也”,《论语》认为“温故而知新”,《左传》记载“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庄子》讲“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其中的“新”与“故”“旧”相对,“取新”“知新”“布新”“纳新”都包含着深厚的创新内涵。可见,儒家和道家在守正、创新的认识上是一致的,他们在这方面的名言警句常被后人援引,一些短语至今流传不衰,影响巨大而深远。

守正、创新作为合成词使用,分别在西汉和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讲:“循法守正者见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强调要坚守正道。其后,诸如东汉班固《汉书》中“君子独处守正”、南朝范晔《后汉书》中“在位明察守正”、唐代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碑》中“守正为心”等,历代文献屡有“守正”记载,对“守正”的倡导相承沿用至今。“创新”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魏收所著《魏书》:“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主要指制度方面的改革和创立。唐代,“创新”一词频繁出现,令狐德棻在《周书》中使用“创新改旧”,或表示文化礼乐的改进,或表示军事设施的更新;李延寿的《南史》引载“理应创新”,指制度的更改,《北史》则多次沿用“革弊创新”和“创新改旧”。随着创新现象的增多,古人对创新的态度也不断务实,认识趋于理性。北宋范仲淹看到“天下寺观,每建殿塔,蠹民之费,动逾数万”,在《上执政书》中建议“止可完旧,勿许创新,斯亦与民阜财之端也”;苏轼《乞赐度牒修庙宇状》描述以前的堂馆营造“皆务创新,不肯修旧”。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述官员建议军队给养保障应“全仰屯田”,“创新措置,恐难得效”。明代李贤《论太学疏》指陈国家治理举措“有创新而不措者”,王阳明《计处地方疏》认为官房建设“托始创新,固无民力,因陋就简,见有官房”。这些话语里隐含着“不能以牺牲人民基本利益为代价搞创新”“正确对待创新与修旧”“创新要得当、尊重实际条件”的道理,体现了古人朴素的“创新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创新意识活跃、创新领域的不断扩大。近代康有为开始在科技进步意义上使用“创新”,他在《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中建议“奖募创新”,在《大同书·奖智》中提及“创新”十多处,主张奖励新书、新器、新见、新识。改革开放以来,“创新”一词的使用范围更加普遍,“守正创新”四字短语在文化界、学术界、教育界频繁使用。

世代相承的守正创新意识和主张,推动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守正创新实践。五千年前,中华民族先民开启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执着追求建设多元一体的伟大中华民族。我们的先人们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在天文、算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创造累累硕果,为世界贡献了无数科技创新成果,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贡献巨大,也使我国长期居于世界强国之列。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阻碍进步的消极主张,也经历过历史低潮和剧烈阵痛时期,但它们不是主流,中华民族总能以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迸发出求存求强、创新奋进的强大力量,一次又一次战胜各种挑战,焕发新生、继续前进。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未曾中断,始终不渝坚持弘扬守正创新的传统,无疑是其重要原因。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守正创新的历史。

二、“守正创新”是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的科学范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概念、范畴置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改造,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中国式的概括和民族化的表述生动地表达和诠释出来,用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4]要特别重视把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在这方面,对“守正创新”的哲学提升,就是一个典范。

守正即坚守正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6]这一重要论述将守正置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域,作为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来对待。“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是对“坚守正道”的具体展开,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精神,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坚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而不是从主观臆想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中认识事物的起码要求。其二,强调坚持“立足国情”与“放眼世界”相统一去认识事物,也就是说,从事实出发,不是孤立地片面地就事论事,停留在直观地认识事实,从而把认识等同于对事物的简单描述或摄像之上,而是要从事实的联系、事实的总和中把握事实,即承认并尊重事物规律的客观实在性,从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端起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才能求得真理性的认识。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可见,这里的“守正”已经从中国传统哲学中立于“道德践履”基点的原则转化为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原则,具有了一般认识论的含义,即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还从党的思想方法角度,鲜明地将守正与马克思主义相联系,强调:“守正就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7],赋予守正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对创新的哲学升华,突出表现在将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相结合”上。当今时代,创新渗透到全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创新现象大量普遍地出现,创新成为时代性概念和时代精神的灵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深刻阐述和重要论断。他指出:“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8],“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大命题”[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其基本范畴应该反映和概括当代社会生活的普遍创新现象,为解决当代社会历史领域面临的新课题提供方法论指导。长期以来,哲学理论在讲发展、实践、思维这些基本范畴时,偏重于从一般的整体的角度笼统地讲,而对范畴本身质的方面差异缺乏区分,因此也就无法清晰阐明当代人类活动及其成果的创新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将创新与发展范畴相结合,提出“创新发展”的概念,指出“创新发展理念首要的是创新”[10]“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1]“抓创新就是抓发展”[12],要求“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13],“不断开创国家创新发展新局面”[14]。创新的本义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意味着对旧的、常规的突破与超越。可见,创新发展是相对于常规发展而言并与常规发展具有质上差异的一种发展形式,由此,发展在其本身质的差异上就有了创新发展与常规发展之分。同对发展范畴一样,在实践范畴方面,提出“创新实践”的概念,并从多视角进行阐述,比如,要求“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15],指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16],希望广大教师“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17],这也就对实践作了创新实践与常规实践的划分;在思维范畴方面,反复强调“创新思维”科学方法,指出“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18],要求全党同志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一定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19],即对思维作了创新思维与常规思维的划分。在这里,“创新”的对象从指向具体事物、具体领域等具体层面升华到指向实践、思维、发展等哲学范畴,其自身也获得了哲学的规定,即创新是标志人类实践或思维活动以及事物运动发展的质变形式的哲学范畴。创新的主体是人,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才会开展“创”的活动。“新”是目标,就事物本身维度而言,指在内容和本质上与过去或既有事物不同的新事物;从新事物形成过程看,在创新范畴中,这个新事物不是由旧事物“自在运动”过程中量变积累发展而成,而是通过主体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而获得,也就是说,作为创新范畴中的“新”,是指既在内容和本质上与过去或既有事物不同又符合主体目的的新事物。因此,从本质上说,创新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地超越常规,实现实践或思维的突破性发展,并且获得新的成果的那部分实践和思维活动,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可见,这里的“创新”已经转化为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原则。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升华到哲学高度,以及以创新为基点的创新实践、创新思维、创新发展等系列范畴,抽象概括了当代社会生活的各种具体创新现象,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的丰富和发展。

关于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20],并从不同角度作过重要论述,阐明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出守正与创新是不可分割、不能偏废的整体。他强调:“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21]这就告诉我们,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偏离守正的创新必然会误入歧途死路。他认为,守正“不是刻舟求剑,还要往前发展、与时俱进,否则就是僵化的、陈旧的、过时的”[22],强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23]这也就是说,创新是守正的路径和发展,只有创新才能实现有活力地守正。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守正创新是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的科学范畴,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中,尊重和遵循事物发展规律,通过创新实践和创新思维活动,现实地改变现存事物,不断创造出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新的实践成果和新的认识成果。这一范畴内在地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论融为一体,突出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和革命性本质,鲜明体现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能动性,充分展示出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使命功能,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

三、“守正创新”是党的思想原则和思想方法

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总的思想原则和思想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其内涵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在不同历史时期丰富和发展的内涵,是党的思想原则和思想方法的精练概括和生动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24]他还指出:“我们通过守正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5]可以看出,这些重要论述把守正创新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放到同等意义上相提并论,提到了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和思想方法的高度。从守正创新的哲学认识论意义看,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要求,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脉相承,本质上相一致。可见,守正创新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涵,是对党的思想路线内涵以及党的思想原则和思想方法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建党那天起,就将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作为神圣职责,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推进党的事业。党的历史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解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成功指引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此之后,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渐次而历史地展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世纪。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成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党的理论创新历史表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所处时代特征相结合守正创新的科学成果。

四、“守正创新”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的鲜明要求和鲜明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从主持召开会议到国内考察调研,从指示批示致信回信到发表重要讲话,反复强调守正创新的重要性,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守正创新的明确要求。在强调深化改革时指出:“要加强改革前瞻性研究,把握矛盾运动规律,守正创新、开拓创新”[26],“要守正创新、开拓创新,大胆探索自己未来发展之路”[27]。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大家一致认为,决定稿“突出守正创新、开拓进取”[28]。指出宣传思想战线进入了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强调“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29]。肯定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30],“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31],《文史哲》编辑部“几代编辑人员守正创新、薪火相传,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32],要求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创作做到“正本清源、守正创新”[33],发展文化产业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守正创新”[34]。希望光明日报、中国外文局、中国戏曲学院“坚持守正创新”[35]。指出“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36]。要求我国人权研究工作者“与时俱进、守正创新”[37]。指示中医药工作“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38],强调“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39],“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40],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41]。要求深圳经济特区“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解放思想、守正创新”[42],澳门特别行政区新一届政府和社会各界“守正创新、务实有为”[4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与此前改革相比,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系统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改革,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的改革,涵盖党和国家、理论和实践、制度和运行等各层面的改革。由此,党和国家各领域各方面各层面工作踏上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手段和动力推进的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遵循守正创新之道,在守正方面,各领域各方面各层面无论改什么、怎么改、改到哪一步,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变,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变,尊重规律、遵循规律,紧盯总目标、对标新要求聚焦用力,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在创新方面,各领域各方面各层面在改革、在“破”的同时,结合具体实际和时代发展向“立”创新,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阶段,进入了更高更新发展境界。

五、“守正创新”是新时代中国参与引领世界未来发展的鲜明要求和鲜明特征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如何发展对外关系,对全球治理有着什么样的主张,举世瞩目。2019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雅典同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会谈,就中希务实合作提出建议,其中就包括“守正创新”的主张:“要守正创新,既要在古人留给我们的丰厚文化遗产中交流互鉴,承前启后,又要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中革故鼎新,开辟未来。”[44]2020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缅甸内比都出席中缅建交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暨中缅文化旅游年启动仪式时致辞强调,新时代推进中缅关系,要继往开来、守正创新。[45]2021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发表特别致辞,使用“守正出新”这一概念指出:“21世纪的多边主义要守正出新、面向未来,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46]“出新”一词的本义指出现新的形式、内容,其要旨就是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着眼“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重大时代课题,深入分析世界转型过渡期国际形势演变规律,把握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人类文明进步大势,顺应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时代潮流,全面推进参与引领世界未来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写入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文件。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和引领经济全球化,倡议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发起成立亚投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动建设新型开放型世界经济。倡导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交流互鉴、和谐共处。中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为世界未来发展指明正确方向,为国际合作拓展新空间,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六、“守正创新”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要求和鲜明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最初使用“守正出新”这一概念,强调:“要兴党强党,就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只有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才能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47]这之后,他将守正创新作为党的建设鲜明要求提出,强调:牢记初心和使命,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48]。适时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措施和优良传统。对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守正创新”的要求。他指出,“全党要高度重视,提高思想站位,立足实际、守正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4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我们党新的历史使命,科学判断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部署,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遵循守正创新之道,紧扣长期执政的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直面党内问题和外部环境风险挑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立理想信念、立清风正气、立铁规红线、立制度基石,破信仰迷失、破“四风”积弊、破腐败毒瘤、破权力滥用,使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显著增强,赢得14亿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主动性,面向人民、面向未来,正确把握大局、科学总揽全局、有力应对变局,领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

(作者:黄庭满,系首都高端智库千龙智库首席专家)

参考文献:

[1]李伟红.习近平同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会谈[N].人民日报,2019-05-15(1).

[2]王远.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统哈莉玛[N].人民日报,2019-05-15(2).

[3]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0-24(2).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0.

[5]张晓松、朱基钗.习近平考察朱熹园谈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N].新华社,2021-03-23.

[6]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2).

[7]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8]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8-04-11(3).

[9]王远.习近平会见出席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外方代表[N].人民日报,2019-11-23(1).

[10]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 保持锐意创新勇气蓬勃向上朝气加强深化改革开放措施系统集成[N].人民日报,2016-03-06(1).

[11]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2).

[12]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2).

[13]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2).

[14]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分别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N].人民日报,2013-03-05(1).

[15]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2).

[16]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2).

[17]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N].人民日报,2013-09-10(1).

[18]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25(2).

[19]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8(1).

[2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35.

[21]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J].求是,2020(23).

[2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2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1.

[2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25]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26]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强调 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N].人民日报,2020-09-02(1).

[27]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8-25(2).

[2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14.

[29]黄小希.守正道创新局——党的十九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述评[N].人民日报,2019-01-06(1).

[3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2.

[31]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3(2).

[32]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N].人民日报,2021-05-11(1).

[3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2.

[34]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0-09-19(1).

[35]习近平致信祝贺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坚持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 把广大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N].人民日报,2019-06-17(1).

习近平: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更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N].人民日报,2019-09-05(1).

习近平回信勉励中国戏曲学院师生 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 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N].人民日报,2020-10-26(1).

[36]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37]魏哲哲.习近平:坚持走符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18-12-11(1).

[38]习近平: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N].人民日报,2019-10-26(1).

[39]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N].人民日报,2021-03-07(1).

[40]习近平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 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N].人民日报,2021-05-15(1).

[41]习近平.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J].求是,2020(18).

[42]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0-15(2).

[43]习近平.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12-21(2).

[44]任彦、郑彬.习近平同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会谈[N].人民日报,2019-11-12(1).

[45]习近平.在中缅建交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暨中缅文化旅游年启动仪式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20-01-18(2).

[46]习近平.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N].人民日报,2021-01-26(2).

[47]姜洁.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 推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N].人民日报,2017-02-14(1).

[4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534-535.

[49]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