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祁述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建构历程和启示(5)

(四)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制度

这一阶段的时间是2013年至今。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有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体提出要坚持、健全三个制度和两个体制机制的要求,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这一要求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体系,也明确了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在思想学术方面吸收借鉴国外各国文明,特别是西方思想学说,对国家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受西方思想学说的影响,在一些哲学社会性领域,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和标签化了。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建设。

要做好这项工作:一是要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就是为了落实党委意识形工作态的责任,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文化建设的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在2013年8月19日至20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公民这一系列重大问题。

围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该《意见》陈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015年4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等15项重点活动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党中央还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到文化制度建设特别是法治建设过程中。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该《意见》确定了运用法治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个基本方略。

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提出力争经过5到10年时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根据这一规划,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总则编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了总则编第一条规定的表述中。此外,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和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都在第一条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非文化制度和文化制度相结合的范例。

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构建公共文化体系作出了新的制度安排。

2016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并于2017年开始实施。

在此之后又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以及各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业务规范。这些法律和行政法规纷纷出台,构建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框架,是我国文化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成果。

同时,从两个领域为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奠定基础:一是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北京的“美后肆时景山街道市民文化中心”就是探索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很好的范例。它通过社会力量的介入把一个传统的四合院改造成市民活动中心,为市民提供几十种可供选择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不光是市民活动中心,现在图书馆也在尝试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委托社会机构进行经营。二是完善文化事业单位的法律治理切口,主要对象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科技馆。目前全国已有多家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启动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通过组建理事会创建新的运行机制,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吸收各方代表参加,推动公众文化服务决策的民主化、制度化,及更加社会化。

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正确导向。

坚持正确导向,关键是把握好对网络媒体的管理。网络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在引导坚持正确网络舆论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大量工作,包括对政治谣言的斗争,与贬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否定中华民族历史贡献、否定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斗史、歪曲党的历史、歪曲改革开放历史的言论进行正面交锋,对网络空间充斥的虚假、诈骗、攻击、谩骂等问题要敢抓敢管。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等,这样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利用网络进行欺诈活动,散布色情材料,进行人身攻击,兜售非法物品,等等,这样的言行也要坚决管控,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没有哪个国家会允许这样的行为泛滥开来。”

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一是鼓励创作时代需要的体现高尚精神的文艺作品。2018年1月21日,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在京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行风建设”座谈会,向全国文艺工作者发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倡议书》。

二是要健全促进双效统一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2019年3月,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强调对国艺院团的考核要注重社会效益。

在加强制度保障方面,一是大幅压缩奖项数量。以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为例,经过改革,该奖项数量由历史上的200多个削减为20个。二是确立艺术伦理道德准则,约束艺术家的道德行为。2016年10月20日,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文艺家之家举行。委员会委员由来自各艺术门类的文艺家代表、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主要负责人、中国文联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法律专业人士等共50人组成。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章程(草案)》,倡导文艺家守艺术理想和艺术良知,把德艺双馨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优秀作品赢得人民赞誉,用人格力量赢得社会尊重,用自身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实践,为社会公众作出表率,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对有道德问题的演员坚决不用。三是限制添加片酬。2017年9月22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规定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如有超出40%的情况,需要相关单位备案并进行说明。该《意见》对抵制不合理高片酬,推动电视剧和网络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是完善扶持激励措施。通过设立国家艺术基金、主旋律影视专项基金来支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为主要创作方向的电影。这一举措为现实题材的设立起到了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