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义与路径遵循

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义与路径遵循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热心关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基于我国经济社会需求和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多次就加快推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关键研判,形成了一系列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价值指引、目标要求和路径遵循。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指示精神,对于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当前的新发展阶段和关键战略节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础和根本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系列论述,是建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之上、面向“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我国教育实践所作出的前瞻规划和科学回应。

构建新发展格局呼唤技术技能型人才。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强烈需求。一方面,国内数字化加速转型,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生了许多新职业岗位,不同行业和工作岗位对从业者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劳动者总体素质偏低,位于技术链低端的从业者众,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大。目前亟需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填补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人才空缺。另一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创新驱动是关键。创新需要不同层次类型的创新人才紧密配合衔接,其中技术技能型人才占据重要地位。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推动社会科技发展的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能理解并运用基础科研成果,在应用层面进行创新,推动技术优化完善,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无缝衔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最终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与学术研究型人才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在科技创新全过程链条中不可或缺。目前我国部分基础科研成果难以在实际应用层面顺利转化,产业率偏低,难以形成具有引领性、突破性的技术创新成果,大量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入创新过程之中,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

中国制造呼唤技术技能型人才。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资源、环境、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优势逐渐下降,过度依赖资源和人口红利的粗放式制造业难以为继。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密集型产业急需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需求。放眼国际,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传统工业强国纷纷制定制造业回流与振兴计划,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尤其在价值链中高端领域争夺日趋激烈,与此同时世界若干新型国家加大了工业化发展进程。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国家“工业化”的“双向挤压”,参与全球分工的挑战增大。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还有一定差距,汽车、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缺乏关键核心技术,部分关键零部件、高性能芯片、高端数控机床的自给率低,对外来技术和进口部件的依赖大。迎接国际竞争挑战的关键在于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深远的产业变革,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逐渐形成,拥有体力劳动技能和简单重复性技能的传统技术型人才难以适应制造业转型的需要,培养更多具备融合性、创新性、动态性和适应性特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稳就业、促公平需要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促公平是党和国家的重要目标,稳就业、促公平要求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第一,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逐步被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机器换人”抢走了某些行业中原本由人力承担的工作,减少了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要缓解“技术性失业”风险,一方面要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大批技术技能型青年劳动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技能补偿培训,帮助简单的体力劳动者成为技术技能型劳动者,适应管理、技术和服务等岗位上复杂、多变的工作需要。第二,从社会结构来看,拥有较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是社会的“稳定器”,是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关键。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提升劳动者的技能,促进劳动由简单到复杂、由体力向脑力转变。我国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多来自低收入家庭或弱势家庭,往往为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职业教育成为救助补偿这些弱势群体的有效形式,能够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第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双赢互惠的联动关系。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农村地区落后于城市地区。推动各区域之间均衡发展并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劳动力资源的开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等方面的发展态势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协调均衡发展。

深刻理解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义

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在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从“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到“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职业教育发展进行了周密部署和系统安排,深刻阐明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价值功能、目标要求、实践路径和保障措施,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价值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将其价值定位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第一,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之基。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他认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第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够助力于脱贫攻坚补短板、推动区域均衡发展。2014年6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他提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2019年他在考察了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后强调:“西北地区因自然条件限制,发展相对落后。区域之间发展条件有差异,但在机会公平上不能有差别。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第三,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有利于促进更加充分的就业、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人人出彩的目标。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收入水平,通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释放内需潜力。”第四,大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帮助广大青年成功成才、实现人生价值。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爱国、勤学、励志、笃行,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在2020年11月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这集中体现了他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殷切期望;在2021年5月两院院士大会上,他进一步凝练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旗帜鲜明地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习近平总书记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内涵丰富,具体包括:第一,技术技能型人才要“爱国”,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第二,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勤学”,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实现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第三,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励志”,要有卓绝的进步意识和进取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第四,技术技能型人才要“笃行”,坚持不懈锤炼技艺,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础。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为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一整套工作指南。在办学方向上,他要求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前提下,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在培养模式上,他主张“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在育人方式上,他力促职业院校优化学校、专业布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在发展重点上,他重视体制机制改革,要求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并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出创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在办学主体上,他“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期望更多的社会力量涌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光辉事业中来。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力求健全职业教育的政策扶持、制度供给和文化建构,为技术技能型人才铺设畅通无忧的成才道路。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过程全方位保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发展。这是对2014年提出“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方针的重申和延伸,向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注入了“强心剂”。习近平总书记就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和培养保障措施提出了具体的方略。第一,畅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路径。2020年11月,他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第二,优化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社会和舆论环境。为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他极为关切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文化环境,倡导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创造条件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现在,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000万人左右,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支撑。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历史关键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论述,要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营造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加快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第一,建立纵向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按照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内部体系建设。明确中职教育定位,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地位;基于中职教育是高层次职业教育准备的现实,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服务学生多样化职业生涯发展。推进高职教育发展,提升高职教育质量,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通过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标准等方面的改革,促进“中专本硕”多层次职教人才贯通培养。延伸职业教育层次,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建设一批标杆性旗帜性的职业技术大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完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产学研用相结合,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第二,建立职普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突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普职“双轨制”“双通制”,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融入等制度,形成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搭建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的互通渠道,根据学生学习和技能情况进行动态分流。普通高中可引入职业教育课程,中职教育要加强学生通识教育,提升通用技能。改革职业教育升学制度,完善职教高考制度,使职教高考成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基础制度的关键抓手。科学确立高中阶段普职教育比例,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对具有良好文化基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多,今后可适当提升普通高中的比例。

第三,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职业教育体系。注重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加强继续教育同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之间的有机衔接。改革完善职业培训制度设计,实现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学分互认、互通和互换。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技术技能培训体系,使劳动者在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阶段都能接受到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将终身学习贯穿职业生涯全过程。以政府补贴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为主要供给,以公共实训机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为主要载体,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创新培训为主要形式,构建资源充足、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载体多元、方式科学的培训组织实施体系。

改革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第一,推动职业教育由政府主办向政府统筹、社会多元办学转变,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首先要鼓励企业独立办学,总结现有企业成功办学经验,支持和鼓励更多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民办教育集团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职业院校,发挥企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优势。其次要鼓励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办学,吸引企业的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入股,依法举办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建设产业学院,探索建立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最后要鼓励企业参与职业学校办学过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践行现代学徒制,加大订单式培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吸引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到学校兼职任教。遴选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各项激励政策,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激发企业参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第二,建立政府、学校和市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治理结构。各级政府部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服务和需求为导向,由“管”职业教育向“服务”职业教育过渡。充分发挥国务院职业教育部际联席会议对全国职业教育的领导和协调功能,特别要加强教育部门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沟通。可借鉴发达国家在国家层面上设立职业教育管理机构的成功经验,如德国设立“联邦职业教育机构(BIBB)”以管理、指导和服务全德的职业教育。要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赋予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人员聘用、职称评审、薪酬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要发挥社会在职业教育治理中的作用,面向社会招募1+X证书的培训评价组织,实行目录管理,建立退出机制。

第三,改革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建立符合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特征的评价体系,完善多元评价主体,改革完善现有“学校自评为基础,政府评价为主导”的评价体系,吸引行业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评价。完善对职业院校的评价标准,根据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建立有别于普通院校的评估体系。完善对学习者的评价标准,将学习者的职业道德、实践技能、职业素养、创新精神等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完善评价结果的使用。适度公开职业院校的评价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政策支持、绩效考核、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营造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良好社会环境。第一,优化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发展的生态环境。破除旧观念,重塑“技术技能人才是重要人才”的价值观,纠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偏差。引导舆论导向,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典型案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引导更多青年选择技术技能型发展道路,使“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成为时代风尚和社会主流价值观。进一步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大比武,为青年技术人才提供更多切磋技艺、展示技能的机会和舞台,提升青年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获得感。

第二,完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激励机制。贯通职业资格、学历认证渠道,建立职业资格与相应的职称、学历可比照认定制度。统筹考虑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确保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落户、求职应聘、升学升职等方面享受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待遇,确保有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的人才享受对应职称职级待遇。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加大物质激励力度,基于技术水平、价值要素、岗位贡献等维度制定收入方案,面向技术技能型人才施行“一人一策”年薪制、股权激励制、项目薪酬制、专项基金制等薪资制度,激发技术技能型人才活力。

第三,打通技术技能人才专业发展通道。引导构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贯通互融的培养体系,加大在职培训投入力度,鼓励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学历,开发面向在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培训项目。完善职业资格鉴定和考核办法,拓宽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晋升渠道,构建从初级至高级到专家的技术序列、从基层职员到管理干部再到领导层的管理序列“双通道”职业发展路径。以技能素质和价值贡献为导向搭建绿色通道,设立技术技能型人才特聘岗位,在职称评聘等方面向技术技能型人才倾斜,增强青年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内驱力和创造性。

(作者分别为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翟希东:《职业教育本科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路径——基于对15所职业技术大学的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10期。

②徐桂庭:《从教育扶贫看职业教育与贫困阶层的代际传递》,《职教论坛》,2019年第9期。

③张俊生、朱德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办学模式探索》,《教育与职业》,2014年第27期。

④《学习宣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专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

⑤徐国庆:《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关键制度的职业教育高考》,《教育研究》,2020年第4期。

⑥李小娟:《青年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结”与“解”》,《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