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光影谱写百年奋斗华章

红色光影谱写百年奋斗华章

“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提到的内容,为新时代影视创作,特别是红色影视创作指明了方向。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具有强大力量的精神谱系。红色影视作品担负着启迪民众智慧、塑造民族形象、弘扬国家精神等多重功能,通过把握时代脉搏、抒写真实历史、塑造立体典型人物等手段,成功展现每个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具有的伟大革命精神,激励中国人民继续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汲取“光影养分” 赓续精神血脉

“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忘记来时的路,关键是不能忘记党的革命传统,赓续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精神血脉,延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红色影视作品以图像化、立体化、声像结合、兼具政治性与艺术性的表现形式,记录历史、反映时代、表达情怀、提供“光影养分”,成为当下开展思想教育和进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媒介。

我们党历来重视文艺作品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作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而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因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好的文艺作品像春日的阳光、和畅的惠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因此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充分挖掘红色影视作品在弘扬伟大革命精神过程中的独特作用,鼓舞新时代的人们在赶考路上勇克难关,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

淬炼精品力作 诠释百年历程

百年征程历经苦难辉煌。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其间蕴含的奋斗历程、精神谱系,本身就是一部可歌可泣、值得大书特书的民族史诗,为红色影视创作提供了精神源泉与思想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浴血奋战、百折不挠,锤炼出伟大的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一系列红色影视作品紧扣时代主题,讲述革命故事,集中反映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四渡赤水》《大渡河》《血战湘江》《古田会议》《长征》……光影交错中,红军将士们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从不同角度被呈现出来。《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地雷战》《野火春风斗古城》《百团大战》等影视作品成功展示出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过程中淬炼出的伟大抗战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伟大成就,淬炼出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等革命精神。再现这一历史时期的红色影视作品普遍洋溢着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蕴含着革命必胜的信念。电影《上甘岭》中的中国军人,面对美帝国主义的进攻,锤炼出捍卫和平正义、保卫新生政权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时空、催人振奋。电影《红旗渠》中的主人公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也插在众多观影者的心间。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党涵养出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反映这一时期的红色影视作品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以小人物呈现大时代、以小故事展示大图景,传递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比如电影《十八个手印》中,小岗村18个村民冒着违反“原则”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书上按下18个鲜红的手印,成了点燃中国农村改革的火种。电视剧《大江大河》勾勒出一幅1978年后中国经济变革的时代图景,再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峥嵘岁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的征程中,我们党涵养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脱贫攻坚精神、工匠精神、抗疫精神……电视剧《山海情》展现了几十年来千千万万扶贫干部接续奋斗的艰辛历程,让世界看到中国人民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决心,领会到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电影《中国医生》全景式记录了一场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彰显了我们党“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信念宗旨。电影《港珠澳大桥》《大路朝天》中工程师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热情,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梦想、展示人生价值,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一部部红色影视作品及时总结和概括特定时代中产生、与特定时代相激荡的革命精神,不断丰富党的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和时代价值。在新的赶考路上,这些充满现实主义力量的红色影视作品能够唤起当代中国人内心深处的集体记忆与共鸣,为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不懈奋斗筑牢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锻造红色经典 升华革命精神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同样,一个时代也必须有一个时代的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近年来,以《觉醒年代》为代表的红色影视作品备受年轻人的追捧与喜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红色影视作品创作者意识到,讲好红色故事,不能简单说教,而要注重“结合当下讲当时”,以平行视角,拉近与当代年轻人的距离;懂得“浅入深出”,讲清楚故事背后的道理和逻辑;以平实的语言触及当代年轻人的心灵深处,与其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升华革命精神必须加快锻造符合新时代特点的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用真实的故事、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吸引并引导更多的年轻人立志听党话、永远跟党走。

立足当下,抒写时代华章。伟大的精神来源于伟大的时代,伟大的精神塑造伟大的时代。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血脉相连、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红色影视作品在新时代更要传播先进文化、凝聚精神力量,坚持与时代同行,记录、书写和讴歌新时代,勇于回答时代之问。以近期比较成功的红色影视作品为例: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美帝国主义的挑衅,红色政权能否坚持得住?电影《金刚川》诠释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给出了响亮的回答。电影《邓稼先》中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两弹一星”精神,向世人宣告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突破重重难关,创造人间奇迹。

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事实。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臆造的想象去再现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只有树立正确历史观,按照艺术规律创作的文艺作品,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经典的红色影视作品之所以能够历经大浪淘洗依然熠熠生辉,就在于它们艺术性地抒写了真实的历史。近期热映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该剧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尊重历史事实,把陈独秀和李大钊并列为两大主角,充分地、艺术性地介绍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三大历史事件中作出的重要贡献,真实再现历史,弘扬了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这一主题。

有血有肉,塑造典型人物。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但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人是伟大精神的载体,伟大的精神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典型人物、英雄人物来呈现的。新时代的经典红色影视作品需要成功塑造出符合新时代特点的典型人物。他们既担负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使命,又是活生生的有着复杂情感的人。只有这样的典型人物才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和认同。电视剧《山海情》里的主人公马得福有一定的政治觉悟,是新时代扶贫工作的楷模,但也会基于现实利益去处理个别问题,比如对一些形象工程的配合等。人无完人,有缺点的人物才更真实,更令人信服,也更容易拉近与观众的情感距离。

伟大的革命实践呼唤伟大的革命精神,伟大的革命精神推动和保证伟大的事业。红色影视作品在弘扬展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同时,又反过来进一步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样态,让更多的共产党人能够在传承伟大革命精神的过程中打造新的精神高地。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总结在各个历史阶段红色影视作品的突出贡献,有助于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红色影视作品的作用,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与时俱进地继承好、发扬好党的革命精神,赓续好党的精神血脉。

(本文是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19ZDA0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桂环,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三级调研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