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生态> 正文

张玉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决策、路径及影响(5)

我们知道建筑和房地产行业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2020年,在建筑领域我们对二氧化碳排放有初步估算是21.7亿吨,预计2029年达峰,峰值为28.1亿吨,其中直接排放4.7亿吨,间接排放23.4亿吨,达峰后保持2-3年平台期。所以,现在我们要推动低碳清洁取暖,发展可再生能源,强化建筑节能,控制建筑规模等。

有研究表明,我们每年10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交通领域占了9亿吨。所以,我们要推动交通运输低碳高质量的发展。

空间结构低碳化。1981年以来,中国森林面积从17.3亿亩,增加至33亿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3.04%。中科院的碳收支项目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地表碳储量相当于363亿吨二氧化碳,每年固碳速率是10到40亿吨二氧化碳,我们估计森林在2060年以前将会达到固碳的峰值,之后固碳速率就会降低。可以说,我国建设生态工程固碳总量是非常大的,约占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固碳总量的56%,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现象。

现在国际国内对于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技术还存在一些不一样的看法,当然这都是在逐渐摸索中,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技术会越来越成熟。

现在重点讲一下治理支撑。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一定要坚持全国统筹,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责任。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指出,中央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包括例行督察、专项督察和“回头看”等。

此外,我们还要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并且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

治理支撑——市场激励。碳定价机制是国际碳减排的普遍做法。当前,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有碳市场的地区。2005年以来,碳市场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的比例已经扩大到之前的3倍。2021年,全球共有24个运行中的碳市场。另外,还有8个碳市场正在组织实施中,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也会启动。

治理支撑——法制标准。当前我国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法制体系薄弱、立法层级低且碎片化。所以,应对气候变化应确定国家气候变化管理体制,确立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排放标准制度、排放许可制度、监测报告核证制度、注册登记制度、排放交易制度,设立碳预算制度。

治理支撑——气候金融。我们可以预知,气候金融在巨量资金需求背后蕴藏巨大的投资机会。国外有些机构也已经做过测算,我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资金投入规模介入要150万亿元到300万亿元,当然这只是一个估算,仅作为参考。在气候金融这方面,我国还出台了一些政策。

治理支撑——低碳科技。2021年,科技部召开了科技部碳达峰与碳中和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科技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关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加快碳中和科技创新作为科技部当前的重要任务,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要抓紧研究形成《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统筹推进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二是要加快推进《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编制,提出我国碳中和技术选择、发展路径和有关部署建议。三是推动设立“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专项。会议还指出,要解决好在经济结构、技术条件没有明显改善条件下,温室气体减排等约束强化将压缩经济增长空间的矛盾问题。

我们知道,碳减排极大推动了低碳技术的快速发展。比如,工业、建筑、交通领域的终端能源电气化技术,还有电力生产过程中深度脱氮技术等。包括新能源汽车,现在新能源汽车普及度越来越高,如果蓄电能力再提高提高,新能源汽车肯定会逐步取代燃油汽车。

在气候外交中,我们坚持多边主义和全球合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唯一正确选择。中国在气候外交中,把自己的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通过一些积极的项目推广了出去,这也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贡献。

总之,我们对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信心非常足。同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政府的事情,我们的企业、民众也应该共同参与进来,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而奋斗。

谢谢大家。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

点击观看高端论述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范璧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