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谈小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市“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2)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一个重大命题,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以来,我们不断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因为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因此,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都对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作出了具体部署。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这比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多出服务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要明显提高,并进一步要求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高城乡社区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管理能力。总之一句话,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要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1个定位,就是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第二,2个目标,概括起来有两句话,一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二是打通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第三,3个原则,即“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人民群众成为受益者、参与者、监督者;三是坚持优化协同高效。

另外,3个方法论,即“三共”,共建共治共享。在实际落实中,我们发现共治是最难得,也是最重要的。共治强调的是,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第四,4个重点,强调“简约高效”,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形成高效率组织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回答了四个关键性问题。

第一,谁来治理?我们现在是三大治理主体,政府、市场、社会。

第二,治理目标是什么?一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二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第三,什么样的治理结构?主要是构建简约高效的组织体系。

第四,什么样的治理方式?除了传统的自上而下,还需要自下而上,横向协同的网络化治理结构。

从理论上看,这形成了中国特色合作治理模式。西方国家在发展中也面临社会治理主体之间如何协同的问题,因此有学者就提出了合作治理理论,也就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合作治理的理论。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中国特色合作治理是在我们党的全面领导下,通过政府内部的跨部门合作和政府、市场、社会的跨界合作,来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就是说,中国特色合作治理是我们党领导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是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认识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创新。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