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实践育人平台的优势分析

劳动教育实践育人平台的优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意见》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劳动教育作出了整体的规划,为实施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路径引领。在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方协同推进的劳动教育育人体系中,个人起到主观能动作用,家庭发挥基础协调作用,学校引领核心定力作用,社会提供保障支撑作用。高校在推进劳动教育过程中具有操作可控、推进有序和系统规范的特点,其中,后勤系统作为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服务方面具有内生的劳动属性和服务育人属性,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支撑作用。因此,高校后勤系统为青年大学生提高劳动技能水平、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供了新平台。

高校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

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是每个人实现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内化价值观、学会适应的过程。从社会化的角度来理解,开展劳动教育对高校和大学生个人而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作为专门为实现社会化而设立的机构,在社会化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高校开展劳动教育一直有着明确的要求。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任务,其实质就是要实现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化。开展劳动教育,是高校在引导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内化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价值观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将劳动精神内化于心,在进入社会后,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能做到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开展劳动教育,也是高校引导大学生习得技能,践行知行合一,学会适应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具备了较好的理论知识,但大学对于人才的培养,需要做到理论结合实践,这就需要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大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有效避免知与行脱节、眼高手低的情况。大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需要主动接受劳动教育。高校是每一个大学生迈入职场,实现职业社会化之前进行技能学习、角色转换最重要的场所。技能学习、角色转换的目的在于有效实现与职场的无缝对接,大学生通过主动接受劳动教育,可以提升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将劳动的观念外化于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校实施劳动教育的路径选择

家庭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一环,父母在劳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大多数父母怀有子女成才的美好夙愿。然而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父母往往更加注重子女学习成绩的提高,并对子女提供全方位保姆式的服务,而忽视对子女劳动能力的培养。家庭劳动教育的缺位,影响大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从基础教育阶段慢慢向高等教育阶段提升的大学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已经完全脱离了学校的义务劳动,例如,中小学校内的包干区工作在高中阶段骤减,到了大学阶段可能完全不复存在,打扫等工作随之成为家庭困难学生的勤工助学岗位,对多数大学生而言,与之毫不相关。

因此,对于高校而言,一定程度上,还面临着劳动教育弱化和被忽视的困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很多高校并未设置劳动教育的专门课程,对于劳动教育没有很好地做到建章立制;二是劳动教育没有与思政教育、专业技能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对大学生的培养偏重思想政治的引导和专业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劳动教育的浸润,导致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三是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的紧密度不够,社会实践浅尝辄止,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缺乏深度认识,不能很好地理解劳动的价值,无法在劳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要克服劳动教育中的难点,除了需要制定劳动教育的相关制度,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程、社会实践之外,还需要有效利用劳动教育平台。除了可以挖掘的社会资源,在高校内部,资源丰富、分工明确的后勤系统是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可以作为高校的实践育人平台,发挥后勤在劳动教育中不可估量的显著作用。

高校后勤作为劳动教育实践育人平台的优势

属性契合:劳动教育的内蕴和外延。高校后勤其实是诸多职能保障部门的统一融合体,按照条线工作划分,涵盖了除教学单位、职能部门、科研院所和党团组织之外的资产房产管理、饮食服务、基本建设、信息网络、物业管理、绿化保洁、安全保卫、消防技防、校园医疗、外委项目管理等。按照块状化管理划分,高校后勤可以融入高校后勤大保障系统中,其中,大保障系统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形成块状化的内含和补充关系,例如,后勤管理处、保卫处是后勤大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整个学校(校区)的吃、用、住、行和保障环节。因此,长期以来,高校后勤所形成的管理与服务交融、保障和支撑深融、联动和响应聚融的工作格局赋予其体量大、覆盖广等特点,实践操作、协调联络、项目对接的可学习互鉴性、可操作复制性和可预见的成果创设性,成为高校后勤劳动属性的核心内蕴,高校后勤所蕴含的劳动教育内容、形式、平台等无疑是得天独厚的。同时,伴随着高校后勤改革进程的深入,管理服务功能的有效供给在范围和深度上实现了不断地拓展,借助社会力量引入外委单位充分参与的竞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倒逼高校后勤在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育人协同:劳动教育的原点和支点。我们重提劳动教育,既是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教育发展的本质追寻,也是数字时代劳动转型和赋能的现实需要,更是以“五育”并举为支点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延伸。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生动力来自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内生动力源自于“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这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和创造的时代回应。高校后勤作为育人主阵地之一,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责,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实效作用,理应在劳动教育这一新时代要求的主阵地中积极参与和主动回应。要在日常劳动技能培训、专业劳动素养养成、创造性劳动素质生成、劳动的最美价值审视等方面给予关切,主动对接劳动教育过程中的思政教育环节,让一直以来保持学校正常运行的维修组、安防点、水泵检测点、垃圾外运等幕后的校园基层工作人员走到大学生中间,让物业维修现场、总控室、水泵检测房成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第一实践课堂,主动聆听专业一线劳动技师讲解知识要点和进行基本技能传授,感悟劳动探美、劳动求真、劳动为实的朴素心理过程。真正发挥后勤系统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段的育人形式,履行好劳动育人使命,并以此为劳动教育的原点并不断拓展,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方面不断辐射和推动。换言之,即以“劳”为支点,将劳动教育作为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的创新方式。

融合共通:劳动教育的本质和特色。高校劳动教育,实质上是围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展开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后勤有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应该围绕育人目标,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劳动教育。传统的体力劳动,往往在大学生看来只能起到“劳其筋骨”的作用,而无法发挥出大学生具有的创造性和专业性的优势,吸引力不足。因此,在依托高校后勤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围绕脑体劳动,重点突出专业劳动,力求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精准对接,让大学生在参与劳动的同时,更好地提升专业技能。这就要求高校后勤充分挖掘出劳动教育中的专业元素,用专业的内容吸引大学生参与劳动。高校后勤的工作内容涉及工学、管理学、农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环境设计、财务管理、设备维护等很多专业性的内容都适合大学生参与。例如,高校后勤在进行校园绿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为校园绿化提供设计方案等活动,吸引园林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用专业性的内容提升劳动教育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因此,高校后勤可以与劳动教育主导机构合作,努力将工作中蕴含的专业性内容列出清单供大学生选择,实现劳动教育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职业技能学习相融合,真正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后勤服务人员要努力搞好后勤保障,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高校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建设,实际上就是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化整为零,融入各项工作中。服务育人是高校后勤的根本宗旨所在,服务育人职能体现在精品呈现、品质服务和效果提升之中。基于高校后勤的专业技能服务、项目化运行、科学管理理念和品牌推广定型工作,服务育人职能主要表现在精益求精孜孜以求的保障能力、尽善尽美的服务技能和劳模工匠精神的行动示范之中。服务育人职能与大学生衣、食、住、行、学所对应的物业、餐饮、公寓、通勤、教育教学保障方式以及高校后勤工作阵地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与生俱来的独特资源优势、空间育人优势和实践平台优势中将进一步发挥功效。

兼具教育属性和服务育人属性的高校后勤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作用发挥上具有独特的优势,高校后勤在做好管理、服务、保障和支撑的规定动作之外,主动从教育管理的幕后走到台前,主动回应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代之问,主动对接大学生的日常劳动技能教育,主动提供蕴含劳动精神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主动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和总结宣传高校科学管理的劳动方法,这对打造高校后勤实践育人平台、践行服务育人功能大有裨益。坚持立德树人,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切实推进劳动教育育人平台搭建,为大学生劳动教育开辟新阵地和新空间,让大学生真正体会到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的劳动之美,从更深层次培养大学生对各类劳动的认同和热爱。

(作者为常州大学吴敬琏经济学院讲师)

【注:本文受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2020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CDGZ2020005)基金资助;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20SJA122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新华网,2020年3月26日。

②王林清:《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机理探析》,《理论月刊》,2008年第7期。

③贾兆帅、王顺洪:《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元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年第5期。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