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立足信访工作岗位,做好解疑释惑就是信访干部最好的为民情怀。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一直是党和国家奋斗的目标,党员干部作为推动民生事业建设的螺丝钉,只有越拧越紧才能让人民群众在具体可感的变化中提升满意度和幸福感。然而,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于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工作,人民群众或多或少有着不同的疑问和需求,所以,如何理顺信访工作思路,抓细抓小,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是新时代做好信访工作的关键。
要变“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为“上门做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总是朴素的,主动到信访接待中心反馈问题总是无奈的。信访接待部门之所以有访可接,根源在于乡镇、村(社区)没有对群众来信来访事项进行分类整理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尤其是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将苗头性、倾向性的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来信来访才答疑解惑,远不如主动上门服务来得及时和实在,要立足群众需求,坚持人民立场,切实转变信访工作思路,结合群众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主动到基层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将矛盾纠纷挖掘出来、信访苗头消除在萌芽中。
要变“接过问过走过”变“做细做实做好”。没有等出来的美丽,只有干出来的精彩。信访工作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有没有将工作落实下去、有没有将成效体现出来。目前,少数干部坐在办公室等群众上访,解决问题也往往停留在“知道了”“了解了”“清楚了”等浅层次,没有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追根溯源,服务质量持续低迷。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艰难越担当,对于信访工作者而言,决不能认为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面对问题和困难、矛盾和纠纷,更要迎难而上,要有“不解决问题决不罢休”的勇气和信心,扎扎实实、仔仔细细抓好群众解释和疏导工作。要围绕群众反馈问题的症结所在,认真倾听、持续深挖、一一回应,并持续跟踪、举一反三,确保同一类问题不反复出现、同一种诉求解决到位、同一种疑问解释到位,真正从细节出发,确保群众满意。
群众的小事就是民生的大事,小事不顺,大事难成。只有争做新时代贴心暖心的信访工作者,才能真正让群众舒心安心放心,才能进一步凝心聚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