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稳字当头(2)

摘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经济发展取得了大盘稳定、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可喜成绩,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2022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中国的“两会时间”向世界铺展开了新的发展图景,“稳”字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词。

(二)面临的问题和新挑战

我们当时的经济增长是有压力的,尽管中国经济最终在2021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要想达到稳定、持续、健康的状态,还存在很多挑战。

1.外部问题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肆虐,虽然人类在药物和治疗方面都有好消息,但还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最主要的原因是需求不足,尤其是指消费需求。比如,目前全球几乎没有跨国的旅游,国际航空业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三是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现在,经济学界,特别是很多投行认为全球通胀。我认为,现在还不能认为是全球通胀,因为现在需求端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因需求端导致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现在只能说是供给受到冲击。

2.国内问题

短期问题。一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实际上,需求收缩不是需求下降或者负增长,而是需求增长放慢,供给冲击与全球初级产品的价格剧烈波动有关。二是局部疫情时有发生。2021年三季度,受到局部地区疫情防控升级的影响,导致暑期消费旺季不旺,三季度GDP同比增长为4.9%,两年平均增长4.9%,低于预期,且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四季度。三是需求问题。我们的线上购物是非常活跃的,但是由于疫情影响,其他消费被抑制了。四是出口。由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问题,使得我们的贸易出口从常规的相对优势,变成了特殊情况下的绝对优势,而这种绝对优势总是要回归正常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是不断下降的,而在高新、高端、高质量的领域,我们还没有形成明显优势。所以,在出口回归正常时,我们的出口增长会回落。五是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这是供应链问题和金融问题共同导致的。六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尽管有国家和各地区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但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及市场垄断等方面的巨大压力。

中长期问题。一是关键领域创新支撑能力不强。“卡脖子”技术仍然不少,基础研究能力不足,新经济占比不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未完成。2021年我国的基础研究投入已经达到了1696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已经达到6.09%,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项占到了15-20%。也就是说,我们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现在我们只是在某些领域追赶上或者超越了其他国家,但是这部分占比不高。二是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较多。有些机构及经济学家对我国近两年投资增长率较低感到不安,地方政府也有不同程度的投资焦虑症,觉得增加投资不容易,尤其缺乏好项目。有的专家认为,基础设施投资趋于饱和便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不乐观。三是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突出,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现象屡有发生,有的在政策执行中采取“一刀切”、运动式做法。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有的漠视严重侵害群众权益问题、工作严重失职失责。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依然多发。

3.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

2022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特别是亿万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创业创新的巨大潜能、共克时艰的坚定意志,我们还积累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新的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

二、2022年我国宏观经济的预期目标

(一)2022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我认为,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要付出很大努力。当前经济增长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外需有较大压力。虽然全球经济加快恢复但仍处于深度调整期。2021―2022年,全球经济复苏是主基调,但不确定性更大,各国债务高企、短期物价上涨压力增大、贫富差距拉大,全球经济总体发展态势并不乐观。而我国外需在持续两年强劲恢复后,也存在下行压力。虽然我们的出口在2021年贡献了1.7个百分点,但是2022年能贡献多少,目前还无法确定。因此,我们必须要靠内需的增长。这两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的居民消费有所下降。所以,我们要达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是有一定难度的。

第二,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这个目标完全可以实现。202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12月末,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1%,较2020年和2019年同期均下降0.1个百分点,低于5.5%左右的宏观调控目标。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稳定在1以上,供需保持基本平衡。全年就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经济规模的扩大,对就业的保障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今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居民消费增长来支撑,而我国消费增长空间巨大。在“十四五”攻坚闯关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十五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有望出现重大转机,“十六五”将迈入第一个高质量发展的上升周期。其主要依据就是经过十多年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扩大内需战略,届时我国将真正形成消费主导型经济和创新驱动型经济。目前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我国居民消费市场总规模不到美国的40%,有10倍的增长空间。当我国人均消费水平达到美国的四分之一时,我国消费市场规模将超过美国。

第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这个目标,我们在这些年一直都能做到。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促进共同富裕”,旨在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构建居民收入占更大比重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从而解决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第五,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就目前形势看,2022年我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中美关系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容易导致外需减弱。

第六,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个目标是雷打不动的。能够达到1.3万亿斤,就意味着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之上。并不是说已经有了1.3万亿斤,我们就完全够吃的了,我们就不需要进口了,不是这样。如果我们再低的话,进口量就会更大。这两年,由于疫情的关系,有些国家宣布禁止某些农产品出口,主要是小麦和稻谷。这一度引起了我们国内消费者的恐慌,在一些大城市,就有人到超市去抢粮油。这说明我们的粮食安全还是很脆弱的,不是不够,而是心理上的脆弱,所以一定要保证一个比较高的量。

第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压力仍然较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发展面临的任务还比较重,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还不稳固,一些地方和企业依法治污的自觉性需要着力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

第八,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将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好是一个新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努力达到考核指标,在时间上留有适当的弹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创新。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