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葛新权:我国绿色循环经济治理及宏观质量(4)

2.治理要素。落实绿色循环经济的治理理念,需要把握以下治理要素。

第一,区域。如,技术、贸易、资源、政治、地理等连接区域。

第二,产业。绿色循环经济的载体是产业。

第三,共生。如,人与自然、环境、生态的和谐共生,人与家庭、企业、产业、社会的和谐共生。

第四,分级。分级可以让复杂问题简单化。

第五,技术。包括绿色、低碳、有机、环保、循环、可持续等技术。

第六,环境。这里的环境主要指非技术的软环境。

第七,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群众团体,以及家庭和个人等。

第八,制度。要为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科技、人才、资金,以及制度与文化等服务。

第九,博弈。在不同利益主体竞争合作时,需要通过协商、谈判,尤其对弱势主体要给予适当补偿。同时,考虑到文化差异对博弈的影响,我们采取三方博弈,通过分级实现共赢。

第十,选择。选择区域共生、分级区域治理。

3.治理环境。虽然政府在公共事业治理方面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但其他非政府主体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治理中最难、也是最关键的是政府与其他主体之间的责权界定。为此,在实施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区域分级治理中需要营造良好的治理环境,治理环境包括治理硬环境和治理软环境:第一,治理硬环境,包括在治理中的检验、检测、测试,以及追溯技术手段、工具与方法;第二,治理软环境,是要正确把握各治理主体的责权。

(四)治理模式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为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贡献。

2016年,以“党政同责”为抓手、立足于城市群及流域治理、以区域联防联控模式为核心、以中央环保督察与地方多层级环境锦标赛有机结合的“双支柱”环保治理机制为保障的治理模式初步形成。

环保治理涉及政府、组织、市场、企业,以及社会、家庭、个人,还涉及发展美好生活与环境保护的机制、制度、政策、管理、文化等诸多因素。所以,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切记不能为实现指标大搞形式主义,而是需要营造良好的治理环境和营商环境,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采取区域分级治理,以及短期与长期治理的方式。

1.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新型举国体制适应中国传统和现实国情,是符合现代国家治理模式的创造性成果。当前,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创新与治理政策,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突破国际合作等。此外,我们还要遵循规律、科学决策、合理选择,把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运用到解决重大的绿色循环经济问题中,如,关注大型绿色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关注绿色循环经济基础共性关键技术与“卡脖子”技术开发与应用,关注市场监管以及营造绿色循环经济营商环境、治理环境、文化环境等。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新型举国体制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体现在科技创新领域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在此,要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新型举国体制形成的历史和现实因素,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从而使新型举国体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2.区域分级治理。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中,我们要避免两方零和博弈,发挥三方博弈优势。

3.短期治理与长期治理。当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满足不了人类生存与发展时,就会产生过度生产、过度排放,这有悖于绿色循环发展。这里我们仅考虑非战争的生产与生活排放。过度生产分为绝对和相对过度生产。绝对过度生产是指为满足人口需求,具备生产准入(环评)资质、生产许可证、符合国际国家产品(服务)质量标准、达到排放标准,且排放监控监督公开的依法经营的生产。相对过度生产则是指打着满足人口需求,或不具备生产(环评)资质,或不具生产许可证,或不符合国际、国家产品质量标准,或达不到排放标准,或排放监控监督不公开,以及违法添加有害社会和消费者的物质成分等非法经营的生产。

对于相对过度生产,需要实施短期治理,严格执法,坚决取缔。对于绝对过度生产,需要实施长期治理。同时,随着生态与环境保护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生产准入(环评)资质、国际国家产品质量标准、排放标准等进行低碳节能减排。可见,通过短期治理与长期治理,既能实现治标,又能实现治本。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