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第57条提出“坚持整体保护十重点”:一是保护传统中轴线;二是保护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郭,虽然城墙已经不复存在,但通过建设绿化带可以保护城郭轮廓,比如皇城根遗址公园;三是整体保护明清皇城;四是恢复历史河湖水系,比如前门三里河、玉河;五是保护老城原有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保护传统地名;六是保护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传统建筑形态;七是分区域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保持老城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八是保护重要景观视廊和街道对景;九是保护老城传统建筑色彩和形态特征,老城传统色调,以大片青灰色房屋和浓荫绿树为基调,烘托金黄琉璃瓦的皇宫及绿、蓝琉璃瓦的王府、坛庙;十是保护古树名木及大树。第57条基本涵盖了老城内的所有要素。
第二,《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老城是北京打造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载体和根基。关于“保护历史文化底蕴,留住老城乡愁记忆”,《规划》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加强老城整体保护;二是推动老城有机更新;三是激发老城内生活力,比如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
第三,《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以下简称《核心区控规》)。《核心区控规》范围包括东城区和西城区两个行政区,明确表明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这样的城市定位,就为发展和保护矛盾下的北京老城卸下了功能的负荷。《核心区控规》明确“两轴、一城、一环”的城市空间结构。纵轴指中轴线,中轴线是古都风貌集中展示区;横轴指长安街沿线,这是国家政治中心的体现。
《核心区控规》明确指出建设文化探访路,整体增强历史文化遗产展示水平。依托胡同街巷,推动核心区文化探访路体系建设,分区域形成主题鲜明的10条精品探访线路,系统串接和生动展示散布于核心区各处的历史文化资源,满足人们观光旅游、文化探访和城市体验的需求,充分展示城市重要景观、生活环境和文化特色。比如月坛—白塔寺—西四文化探访路,月坛是明清时期秋分祭月的地方,属于九坛八庙之一,体现北京的祭祀文化;白塔寺的白塔是元朝忽必烈时期请尼泊尔的工匠阿尼哥设计建造的,是老城区域内为数不多的元朝遗迹;西四周边文物古迹众多,有历代帝王庙、广济寺、鲁迅博物馆等。这条线路串起了古今文化。再比如故宫—北大红楼—王府井文化探访路,在约两公里半径范围内,既可领略紫禁城的皇家风范,又能到国际化消费地王府井购物,还能到红色文化基地北大红楼接受革命教育,这是一条体现不同文化的线路。要打造好文化探访路,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物腾退工作,需要更好地展示特色街区,需要我们做好展陈工作,加强参观体验感和互动性。
第四,《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条例制定于2005年,2021年进行了修改,在保护的类型、范围、制度、责任、措施、处罚等多方面有所突破。比如条例明确列出了老城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应当履行的责任:禁止破坏各类保护对象和成片传统平房区,实现应保尽保;推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的腾退,强化文物保护以及周边环境整治,促进合理开放利用;推动历史文化街区、成片传统平房区的保护和有机更新,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建筑高度,保护传统风貌;制定优化老城城市功能的政策和措施,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人居环境。
上述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老城的保护工作。老城保护是东、西两个城区开展工作的核心,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几年,将在一系列城市规划的政策指导下落实中央关于老城保护的顶层设计思路。
二、北京老城保护的实践探索
(一)近几年老城保护的实践工作
虽然北京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推进老城保护工作,但大规模的城市整治是在2017年开始的。具体包括以下四项:疏解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改善、文物活化利用、历史街区更新。
1.疏解整治提升
以前,疏解整治提升工作一直在陆续进行,2017年开始着重对十大重点任务进行整治,包括拆除违法建筑、疏解一般制造业、治理“散乱污”企业、疏解区域性专业市场等。西城区非常著名的动物园批发市场,现在就落户在河北永清。几年下来,在简易楼腾退、商品交易市场和一般制造业疏解、群租房清理、地下空间整顿、开墙打洞封堵、违建拆除、架空线清理等方面,北京取得卓越成效,北京城的大街小巷焕然一新。
2017年以来到2021年2月,累计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819家、治理散乱污企业7179家、疏解提升区域性市场和物流中心632个。东城区第一轮“疏整促”工作清理了大量群租房,整顿大量地下空间,封堵开墙打洞8000多处,拆除违建的同时也新增了很多便民的服务网点、绿化面积和口袋公园,清理架空线2万余公里,拔出电线杆1.1万根。2017年,东城区常住人口是85.1万人,2020年这一数字变为70.8万人,这个趋势在今后几年将继续保持。疏解人口是“疏整促”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一轮“疏整促”工作从疏解人口和产业、恢复历史风貌的街巷整治等方面入手,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开启了北京老城功能疏解、品质提升的序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