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陈彬彬:推进老城保护 彰显古都风韵(5)

什么是文物最好的利用方式?我觉得应该有三点原则:文物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利用方向尽可能是原有功能的延续或原有文化内涵的挖掘,比如临汾会馆;老城的文物利用,要优先保障中央政务和公益性。西城区在全市率先成批次推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并且向社会公开招标,搭建多元平台,共同研究确定腾退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方向和路径,实现了专家学者、专业机构、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其中第一批次里提到的晋江会馆将被布展为林海音文学展示中心。林海音是一位台湾女作家,短篇小说《城南旧事》通过一个小女孩英子童稚的双眼,讲述了她童年时在北京的一段故事。这部小说反映了当时北京城的历史风貌,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晋江会馆成为林海音文学展示中心,一方面可以成为南城文化的重要展示区,另一方面也是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重要见证。

4.历史街区更新

为了能够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古都风貌,核心区制定了历史街区整治的导则和标准。分不同区域规范整治工作,改善街面建筑风貌、全线景观和道路交通环境,打造了一批精品街区,如东四三到八条、崇雍大街、东四南大街、鼓楼西大街、大栅栏、观音寺街等,恢复了三里河、玉河等历史水系。现在核心区的大街小巷,蕴含着浓浓的北京味,能领略到北京老城独特的风韵。以崇雍大街雍和宫大街为例,雍和宫大街区域文物众多,比如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雍和宫、柏林寺等,是北京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街区,但之前的雍和宫大街被以宗教用品、测字、算命为主的店铺覆盖,占地经营等问题造成交通不便,百姓居住的房屋也存在很多隐患,被人们称之为看不见文化的文化街、环境品质低的生活街。

崇雍大街项目组联合团队启动整治后,一方面广开渠道吸引公众参与,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另一方面以方案交流和讲解的方式与合作单位、参建单位建立老城保护的共识。在整治过程中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设计做减法,改变以往只是简单地在墙外统一抹一层灰的做法,为房屋“卸妆”,恢复原貌;二是细节做加法,坚决采用传统工艺进行修缮,回收利用建筑原有构件。现在的崇雍大街展现出“慢街素院、儒风禅韵、贤居雅巷、文旅客厅”的氛围。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视察崇雍大街时指出,要以崇雍大街为样本推进街区更新。

这几年核心区的老城保护工作,做到了层层深入,一开始只是对单体文物建筑腾退,后逐渐由点到面,开展到整个街区的历史风貌恢复,再由外及里,从街面的整治延伸到百姓居住的院落,最后深入文物价值层面,逐渐挖掘建筑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老城整体保护、提升百姓福祉、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是这几年工作的综合体现。

)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

第二轮“疏整促”工作将在城市有机更新的背景下,从街巷整治转向街区更新。具体内容包括中轴线申遗保护、街区历史风貌恢复、遗产点腾退、文物建筑修复及活化利用等。这一轮“疏整促”工作更加注重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老城的宜居性和居民的获得感;更加注重历史价值保护,继承和发扬城市文化和城市空间格局;更加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注重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同时,关注城市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文化氛围质量等方面的不断提高。

今后一段时间,中轴线申遗保护成为老城保护的重要抓手。传统意义上的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鼓楼,全长7.8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是北京城的空间规划之轴和文化之轴,更是北京这座城市的灵魂线、生命线,也是北京城古都文化的集中展示区。这条中轴线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活态遗产,一直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演变,2008年通过举办奥运会将中轴线北延,一直延伸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鸟巢、水立方分别代表着天圆、地方,分列这条轴线的两侧,此后又将这条轴线继续北延到未来科学城。2019年大兴机场的启用是中轴线的南延。这条轴线随着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全新的历史内涵,一直与北京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相互应答,是城市文化精神的延续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

中轴线申遗共申报了14个遗产点,分别是永定门、先农坛、天坛、正阳门及箭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天安门、社稷坛、太庙、故宫、景山、万宁桥、鼓楼及钟楼。北京中轴线遗产区与缓冲区总面积为50.9平方公里,覆盖老城面积的65.4%。目前,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已经由北京市政府提交国家文物局,争取在2023年年初,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交申报文件,以争取在2024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讨论北京中轴线的申遗。

第一,重要文物的腾退。中轴线附近的文物很多都已经腾退出来,但应该看到还有几大难点,需要继续推进腾退工作。比如先农坛,历史上的先农坛面积非常大,里面有先农坛、太岁坛、天神坛、地祇坛四坛,九坛八庙包括了其中的先农坛和太岁坛。多年来,先农坛先后被十多家单位占用,虽然已经启动了腾退工作,但还有很多单位占用,是中轴线腾退工作的一大难点。

第二,中轴线景观视廊优化。中轴线遗产区内要尽可能保证景观视廊风貌的一致性。2020年西城区在地安门外拆除了两栋高楼建筑,北海医院和天意市场,目前已经完成。今后几年的重点是拆除帽儿胡同45号院5号楼。站在鼓楼往南看,可以看到两边房屋高度基本一致,只有这栋高楼显得特别突兀。今后几年要对这栋楼进行整体拆除,以恢复这一片景观视廊的一致性。

第三,中轴线节点的历史文化挖掘和记忆展陈。我们需要向公众更好地展示一些文化场所,比如鼓楼和永定门的展陈升级工作。这些展陈的开放是为了更好地向公众讲述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应该看到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并非中轴线自身的保护,通过中轴线腾退、展示等工作可以带动周边历史街区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多层次地推动整体保护和复兴。2021年东城区已陆续启动钟鼓楼周边、景山三眼井片区、故宫周边院落三个申请式腾退项目。老城既是展现中轴线空间形态的基础,又是保护中轴线遗产价值的载体,两者不可分割。

从近几年的探索实践可以看出,北京老城采取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逐步整治、更新局部区域,探索实施疏解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改善、文物活化利用、历史街区更新有机结合的街区更新模式,改变了过去大拆大建的大规模开发,避免了对老城历史文脉和空间机理的破坏,今后几年老城保护将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