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陈红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展现首都担当(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关于文化,我们有这样的共识:第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第二,一座城市的影响力,归根到底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可以转化为如下结论:第一,文化也是首都北京的灵魂;第二,首都这座城市的影响力,归根到底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四个“重要”,是我们党对文化作用和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重大课题,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强国建设重要地位及其规律认识的深化发展,是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

在数十年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我们党对文化强国战略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就包括建成文化强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共2次提到“文化强国”:一是在“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中,提出“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二是在报告的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提出“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从方法论层面来看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有目标、有理念、有理论、有部署。2014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6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016年11月,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2年10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5次强调“文化自信”。

我认为,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对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第二,是对中国革命文化的自信;第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范璧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