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陈红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展现首都担当(4)

三、北京对自身文化功能的自觉

(一)从政策理论层面看

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第五条规定,北京的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履行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服务,为国家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基本职责。在第十二条“2035年发展目标”中,明确要求“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首都功能更加优化”,“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在第十三条“2050年发展目标”中,明确要求“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成为弘扬中华文明和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文脉标志”。这些目标要求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

2.《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

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中,“担当”一词共出现四次。第一处,序言部分提到“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担当,自觉肩负起推动全国文化发展的重任”。第二处,在第五条“发挥辐射带动功能,推动文化共同繁荣”中提到“坚持首善标准,用首都文化发展的生动实践体现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第三处,在第二章“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首都文化建设”中提到,“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第四处,在第二十八条“构建弘扬主流价值的现代传播体系”中提到“担当履行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中,“文化强国”一词共出现五次。第一处,序言部分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确定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大力传承发展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着力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应有贡献。”第二处,序言部分指出,“党的十九大对文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三处,序言部分指出,“首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的任务更加繁重”。第四处,在第一条“指导思想”中提出要“全力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生动实践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第五处,在第八条“发挥服务保障功能,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中提出,“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更好地满足中央单位文化需求,助力各省区市文化发展和国家对外文化交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谱写北京篇章。”从这些要求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在政策理论上北京始终自觉将文化建设的重任扛在身上。

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中,“文化自信”一词共出现八次。第一处,序言部分提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第二处,序言部分提出“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在更大历史跨度上科学规划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第三处,在第七条“发挥传播交流功能,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中提出“立足北京、面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彰显大国文化自信”。第四处和第五处,在“2035年目标”和“展望2050年”中,分别提出“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更加彰显”。第六处,在第三十三条“展现中轴线历史文化价值”中提出“使遗产更好地发挥引导社会、教育人民、启迪思想、推动发展的作用,增强文化自信”。第七处,在第五十六条“突出两轴骨架作用”中提出“中轴线以文化功能为主,是体现大国首都文化自信的代表地区”。第八处,在第一百零二条“促进旅游公共服务环境国际化”中提出“发挥北京旅游作为对外展现大国首都文化自信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美好形象重要窗口的作用,加快建设国际化的公共服务环境”。

3.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2017年,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首都文化”的概念。“首都文化”概念的提出,表明我们对首都的文化建设具有了更加高度的自觉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处。

第一,五年来,我们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65周年庆祝活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服务保障任务,携手河北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通过这些重大活动,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认识,展示了北京城市的大气稳重和国际影响力,展示了全市人民的自信豪迈和参与热情,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锻炼,凝聚起了做好首都工作的强大正能量。

第二,首都功能实现新提升。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中央政务活动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国文化中心地位更加彰显,国际交往环境及配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初步建成。

第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更好发挥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展示交流和服务保障的功能,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努力使北京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

在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多处体现首都文化自信和担当。

第一,在取得的成绩方面。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首都功能不断优化提升”,“坚持把‘四个中心’‘四个服务’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定向标,自觉从国家战略要求出发来谋划和推动北京自身发展,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全力维护首都安全稳定,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第二,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兴,最大市情就在于是首都。首都工作关乎‘国之大者’,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首都发展,标准就是首善。建首善自京师始。北京各方面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首善之区要率先示范,立标杆,树旗帜。我们一定要有担当精神,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努力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为全国起到表率作用。由此可见,北京在政策理念上也展现出了担当的决心。

第三,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进一步强化,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人居环境品质全面改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政治中心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全国文化中心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全面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建成。

第四,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的第三部分是“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这部分提出要“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其中,强调要深入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加强老字号传承创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统筹推进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建设,创建“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建设书香京城、博物馆之城,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等内容。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以及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都对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进行重点部署。我们从中也能深刻体会到首都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自觉和担当。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范璧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