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包路林: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谱写北京城市发展新篇章(4)

四、以新时代首都发展统领首都工作全局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号角。做好新时代首都工作,要认清所处的历史阶段,把握首都发展的内涵,进一步积蓄和释放首都持续向好的发展势能,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一马当先,以实际行动绘出“怎样建设首都”的路线图和施工图,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典范,谱写新时代首都发展新篇章。

(一)进一步彰显首都工作的统领地位,持续优化首都功能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首都各项工作。以履行首都职责为最大使命,首都工作的重大决策与行动和国家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在政治中心方面,进一步落实总体规划和核心区控规的年度责任分工和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做好中央政务服务保障。文化中心方面,彰显首都“四个文化”的风采,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传承,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增进中华文化、首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互鉴。国际交往中心方面,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新亮点,加大国际组织、世界高端人才集聚,创建全球治理新范式,建成国际交往活跃、国际化服务完善、国际影响力凸显的全球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中心方面,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增强源头供给能力,将首都建设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二) 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都”与“城”之间是相互依存的重要支撑关系,北京在尺度上和税制上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的首都,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表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立国根基,首都功能的逐步完善需要北京强有力的经济体量支撑,“强首都”建设更加离不开北京市充沛的资源支持。2020年GaWC世界城市排名中北京位列第6位,与伦敦等首都城市仍存在差距,相比纽约、新加坡、中国香港等世界城市也有不足。要充分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前瞻性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深度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稳固产业链和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造引领全球的数字经济发展高地。进一步顺畅“一核”与“两翼”之间的疏解与承接关系,“一核”引领两翼齐飞,优化京津冀空间布局和产业协同,推进现代城市发展的模式创新与制度创新。

(三)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引,全力推进首都都市圈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首都发展、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视首都都市圈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系列重要论述,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和实践性遵循。应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首都发展、首都都市圈建设重要论述的学习贯彻、研究阐释,形成指导首都都市圈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全力推进首都都市圈建设,从研究的角度看:

一是加快编制首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国外都市圈建设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不断制定都市圈规划,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议加快制定北京首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完善相关政策法律体系,明确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的目标、思路与路径,获得国家层面认可的都市圈创新发展的“许可证”,成为首都都市圈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在都市圈规划基础上,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单位和地区之间联合行动方案,分阶段分步骤推进规划有效落实。

二是建立首都都市圈统计制度。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已经建立基于城市功能地域的都市区(圈)统计制度。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可以与国际接轨的都市圈划分标准和相应统计制度。首都都市圈建设应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重点从都市圈整体发展水平、中心城市贡献度、都市圈联系强度、同城化机制等维度建立指标体系,形成首都都市圈发展的“一张图”“一张表”,建立起首都都市圈不同圈层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统计制度,推进首都都市圈内各城镇之间高频次联动、高精度分工、高水准协同。

(四)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机遇,以科技创新驱动首都发展

全方位科技创新是新旧动能转换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支撑。要超前洞察未来发展趋势,加快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以时不待我精神超常规培育算法方面的人才,占据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以技术创新攻坚克难,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提高创新效率和质量,加快生产、生活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加普惠。率先探索技术移民的试点政策,开辟专门渠道引进急需紧缺的科技创新人才。完善创新政策,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五)遵循超大城市发展规律,不断提升现代化首都治理水平

充分认识现代战争条件下军事和城市高度叠合的特点,兼顾发展和安全,拓展韧性内涵,提升城市防灾韧性和设施韧性,确保首都安全。加快构建与完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形成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匹配的城市治理能力。从提高居住用地占比和完善通行系统两点发力,打造多网布局、完善、舒适、绿色的通行系统。转变城市资源和权益的交易机制,对全市基础设施进行重构和结构性调整,进一步统筹城市更新与疏解整治促提升,统筹地上和地下空间,统筹政府支持与社会资本参与,为率先在全国实现碳中和目标走出一条首都示范之路。持续推动绿色发展,系统推进能源转型,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建设生物多样性之都。

(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首都发展要“以北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问题为突破口,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略”。北京要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改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健康北京建设,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一步缩小南北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以医疗、就业等为重点提升全民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社会结构的质量。深化“接诉即办”改革,以补短板、惠民生为重点,聚焦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与诉求,持续增强社会治理总体效能,将首都建设成为环境健康可持续、社会公平包容、全体市民共建共享共治的人民城市。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