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开始起步
以数字化助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是国家和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2021年8月3日,北京市发布并实施《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城市数字智能化转型正式启动。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引领工程能够加速建成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体系,从根本上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在社会治理领域的突破在于以数字化促进社会治理的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提高基于高频大数据的精准预测预警能力,实现跨部门协调治理。通过3D智能扫描、二维码感知服务、城市视频监控网络等感知终端,对城市各类空间实体进行赋码,实现一人一码、一物一码、一事一码,通过数据、算法、算力系统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数据基础,形成数字化治理的多场景应用模式。例如,“以数据和数据化为抓手,统筹北京地区医疗资源,打造健康服务共同体,推动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由‘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汇聚基于一人一码建立的健康数据,利用多种隐私计算技术,在充分保障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建立健康数据共享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基因技术、AI预测等技术手段,构建跨体系数字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集成智能医疗、疾病预防、幸福养老、健康生活、健康运动等服务,重构数字化的健康服务产业链”。①
2021年8月3日,北京市在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贸易发展论坛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40%,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4.4%。数字经济成为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的同时,也对城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发挥重要作用。在疫情的影响下,北京市各区积极推动“数字跑路”,利用网络通信逐步落实“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海淀区建立起全国首个区块链技术支撑下的政务服务平台“长安链”,实现了国家级、市级、区级不同类别数据的多场景应用,居民能够对一系列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程网上办理。石景山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信息手段,先后建设研发了风险防范预警智能化平台、预付费监管服务平台、“实时解纷”矛盾多元化解平台,构建了适应市域发展阶段的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新格局。目前,北京市社会治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科技与数字在未来城市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发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体制机制完善,推动科技创新在社会治理领域的积极应用,使数字化赋能城市社会治理,建成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