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治建设的科学方法
(一)政治与法治的关系
1.法治中的政治逻辑
法治当中有政治,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种政治逻辑,每一条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而政治为法治提供存在的基础、载体、环境,规定其性质与方向,这就决定了法治模式包含政治逻辑。也就是说,一方面,法治模式受到本国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法治是达成政治目标的路径,法治领域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2.党和法的关系是政治和法治关系的集中反映
(1)正确处理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关系
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整机制,它们既有明显区别,又具有一致性、兼容性和互补性。比如,两者的本质就是一致的,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同时,两者又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党的政策是国家法律的先导和指引,是立法的依据和执法司法的重要指导;国家法律是党的政策的定型化,党的政策成为法律后,实施法律就是贯彻党的意志,依法办事就是执行党的政策。
(2)明确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政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这是我们党建党以来首个针对政法工作的党内法规,明确了党领导政法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坚持和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就是要构建以党中央为中枢,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委政法委归口管理、组织协调,政法机关党组(党委)主管主抓、各司其职的党领导政法工作总体格局和运行体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领导本地区政法工作,管方向、管政策、管原则、管干部,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二) 改革与法治的关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就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那么,如何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更进一步,如何处理好改革的创新性与法律的权威性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法治发展与改革同步,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法律制度来回应社会诉求。另一方面,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坚持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
法治是在凝聚改革共识过程中判别各种利益主张的共同准则。从这个角度看,执政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照法定程序把改革方案和举措上升为国家意志。也就是说,以立法授权改革。立法法第十六条对改革的立法授权形式作出确认和规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改革发展的需要,决定就特定事项授权在规定期限和范围内暂时调整或者暂时停止适用法律的部分规定。”同时,立法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改革预留空间,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现行法律法规及时修改或废止,通过法律解释满足改革的需要。
(三)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通过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抓紧出台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在2014年出台反间谍法、2015年出台国家安全法。随后,又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如反恐怖主义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国家情报法、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国防交通法、食品安全法、疫苗管理法、网络安全法、密码法、生物安全法、核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
(四)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国家根本大法。同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的重大命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价值要求上升为法律政策的具体规定,特别是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政策规范,是不断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持续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制度保障。
(五)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
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之“法”。
1.基本准则
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
2.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的关系
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既有明显区别又有紧密联系。其中,区别在于两者的调整对象、规定内容和尺度标准不同;联系在于两者的本质和价值相同,且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同属于国家治理体系、统一于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基本原则之下。
总之,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