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村里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知青”村里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2021年12月,我来到温岭市箬横镇胜利村担任驻村干部。初至村部,一栋白墙黛瓦、古朴清新、挂着串串红灯笼的雅致小楼映入眼帘。渐行渐近中,“东方知青”几个大字愈发清晰。循着老知青们的足迹,我的思绪再次飘回那一段段滚烫的文字,重温起习近平总书记初心如磐、激情飞扬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知青馆内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做勤学善思的年轻干部。生锈的钢笔,泛黄的劳模奖状,写着“为人民服务”的搪瓷杯……一件件老物件,原汁原味再现了当年知青生产生活、学习进步的场景。“知青文史馆”本是一栋坐落在胜利村六塘的老旧双层小楼,这里曾是东方公社胜利知青屋,也就是知青的宿舍。在2016年底,胜利村文化礼堂建成后,“知青文史馆”也搬入了新家,并常常举办“小知青”体验活动。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带了满满两大箱书来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在那段艰苦的时期,他即便身处困顿也没有失去对知识的渴求,通过不断地苦读深思,让理论知识逐渐丰厚起来。时至今日,我们在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时,之所以感到越听越有味道,越品越有内涵,与青年习近平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密不可分。

知青林内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做吃苦耐劳的年轻干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群血气方刚的热血青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来到了美丽的东海之滨:原箬横区东方公社(庙前乡)插队落户,为这片土地奉献了青春和年华。2013年4月,老知青们又聚到这方饱含深厚感情的热土,进行绿化造林建设新东方绿色海塘,共同纪念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时至今日,每逢植树节,便有众多老知青和青年干部自发前来,进行义务植树,重温垦荒精神。“禾苗在地里墩一墩,才能吃土更深、扎根更实,在风雨中抗倒伏、立得住。年轻人在基层墩一墩,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在陕西延安插队时,习近平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梁家河大冬天下到粪池里起粪,他干得最多,每次都是第一个主动跳下去抢着干。正值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干出一番事业,年轻干部必须主动学习新思想新知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在“自找苦吃”的磨炼中练就过硬本领。

知青园内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做担当奋进的年轻干部。知青公园坐落在知青展览馆旁的草地上,园前立着一块精雕细琢的黑色大石,镌刻着“知青公园”几个烫金大字,另缀了知青形象的卡通雕刻,忆苦中亦带着诙谐。虽然没能亲身经历过,但当游人走入知青公园,望着墙上的壁画,依然犹如穿越了数十年的时光隧道,体悟到那段“上山下乡”的激情岁月。“知青经历最大的收获,一是让我懂得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以群众利益为重,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习近平在梁家河这本无字的书里,读得更多、悟得更深。梁家河的经历是他工作最根本的一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也为筑牢年轻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引领新时代青年担当奋进指明了前进方向。

常读常新,常新常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正如坚定而明亮的指路明灯,引领广大年轻干部,在基层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人民政府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