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单霁翔:讲好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故事(3)

三、文化遗产保护背后的故事

首先,文化遗产到底是保护重要还是利用重要?长期以来,相关部门一直在探讨。而现在,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保护、利用都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传承,是把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完整、真实地传给子孙后代。其次,谁来保护?过去,政府部门保护文化遗产责无旁贷,文物部门更是保护的主体,但如今,文化遗产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人们居住的社区、住所都可能是保护的对象和内容,由此带来文化遗产保护主体方面的很大变化。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不再是政府的专利,更不是文物部门的专利,而是亿万民众都需要共同努力保护的对象。每个人都有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要把更多的权利交给民众,就要深化民众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解和认知。我们今天强调的文化遗产保护,要更加注重世代传承性和公众参与性。

IMG_202311133574_401x267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始建于初唐,至两宋达到鼎盛。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为游客在大足石刻景区游览(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长期以来,我们考古界在某地发现了文物,考古学家三年五载、披星戴月,把发现的珍贵文物送回考古研究所;如果在村庄附近发现了地下埋藏,就会用彩条布把它围起来,有珍贵文物出土就会申请武警站岗值守。等到几年的考古研究结束后,恢复地坪、撤掉岗哨,把地还给村庄、给予补偿费,考古人员就走了,认为工作圆满了。但是今天,我们就不能再这么做了,一定要和这个村庄的民众讲好,我们在这里发掘出了什么灿烂的文化,出土了什么珍贵文物,和你们的村庄在地缘、法缘、亲缘上有什么关系。如此这样,他们对家乡故土会感到骄傲,也会更关注这个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

IMG_202311133041_399x265

参观者在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徽州区分会场了解徽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我举一个例子:2003年1月19日,陕西宝鸡眉县杨家村的5位农民在村北生产劳动,取土的时候,一镐头下去,刨出了一个大洞,向里探看,洞内似乎是一些青铜器文物。几位农民就此停工,讨论怎么办。大家觉得,这是我们祖先留下的财富,不能把它们分掉,也不能卖给那些走街串巷“淘宝贝”的贩子,应该把它们保护起来、交给国家。于是,他们保护起现场,联系考古部门,最终从这里出土了27 件文物。这些文物件件都是国宝级的青铜器,每件都有铭文记载着当时在这个地区的单氏家族的历史。这样的故事感动了我们,而且它并不是孤例。

再举一个例子:2004年的8月20日,在贵州黎平县的地坪乡,一个当年还比较贫困的侗族山村。村庄有一座非常漂亮的风雨桥——地坪风雨桥。但是,一天下午下起暴雨,山洪一浪一浪从上游滚过来,风雨桥摇摇欲坠。当时,村民们去找绳子、找铁丝来捆绑这座桥,不希望它垮掉,但根本无济于事。一个巨浪打来,风雨桥轰然倒塌。就在这座桥倒塌的时刻,在场的124名侗族小伙子纷纷跃入洪水中,拼死打捞风雨桥的构件。三天三夜,从贵州一直打捞到广西,告诉沿途村庄的村民,上面漂下的木材是家乡的风雨桥,我们要把它们运回去,我们的家乡不能没有风雨桥。最后,在政府的组织下,经过十多天的时间,他们打捞上来的构件运回了地坪乡。一清理,居然28根大木构一根都没有少,73%的风雨桥的构件回到了原地,使这座桥得以重建。

媒体采访村里的老人时问,为什么在桥垮塌的时候,也没人组织,孩子们就能纷纷地跃入洪水去抢救?老人说,这就是他们的家呀!他们从小就在桥上听老人讲故事,做作业,唱侗族大歌。侗族大歌里面就一句歌词:地坪花桥传万代。所以风雨桥早已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了。风雨桥遇到什么危险,他们都会挺身而出的。这就是只有民众和他们家乡的文物建立了血肉联系以后,才能出现的奇迹。

这些感人的故事,引起我们对文化遗产的思考:文物保护重要,还是利用重要?其实,保护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经过我们的手,经过我们的城市,经过我们的时代,还能够真实完整地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文化遗产保护不是文物保护部门的专利,不是部门行业系统的工作,而是全民的事业。应该把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交给亿万民众,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遗产才会更安全。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