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黄金十年:经验与启示(2)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既对新时代我国开放空间布局进行了统筹规划,又对中国与世界实现开放共赢的路径进行了顶层设计,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了中国方案,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在世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二)共建“一带一路”具有三重效应

1.国内效应

对新时代我国开放空间布局进行了统筹规划,提高了国内各区域开放水平,拓展了对外开放领域,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推动了制度型开放。

2.中国与世界的合作效应

对中国与世界实现开放共赢的路径进行了顶层设计,搭建了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了中国方案,成为推动构建中国与世界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3.全球效应

(1)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推动全球化转型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向发展导向全球化、包容性全球化转型;

(2)聚焦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最大实体经济投资,助推世界经济脱虚向实,消除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3)发掘世界经济新增长点,实现共建国内部、跨国和区域的互联互通,引领了疫情后全球地区化和分布式合作模式;

(4)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分量,完善全球治理结构;

(5)“一带一路”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回答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古老命题——谁的知识,谁的力量,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全新知识体系。

一句话,“一带一路”解放全球南方生产力,推动改良全球生产关系。中国作为工业文明的集大成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通过补短板、调结构、转观念改善全球化体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世界共同现代化。

(三)“一带一路”的立功、立德、立言

“一带一路”是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媒介,推动人类共同现代化事业,可谓立功立德立言。

立功:“东方物之所生,西方物之所熟。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史记·六国年表》这句话诠释了“一带一路”效应;改革开放主要向西方开放,尤其向东南方向开放,但随着美国选择与中国脱钩,传统开放模式考验重重,开放重点从东南转至西北,这就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站——欧洲。从全球化效应而言,“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化朝向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是有效应对逆全球化、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的伟大事业。

立德:这个世界有可持续发展现实而紧迫需求。“一带一路”国家多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或初期阶段,未来将占有世界碳排放的主要份额,如果不推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全球气候变化减排目标无法实现。没有工业化就要碳中和,还要绿色、数字化转型,如何为之?如何避免进一步被边缘化,造成世界不可承受之重?绿色、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表明,中国恰恰提供了发达国家不能给或不愿给,给了也不管用或给了对方也要不起的帮助;中国式现代化表明,中国能够给。

立言:西方污蔑“一带一路”是债务陷阱,是新殖民主义,是因为它正在破西方的殖民主义、债务陷阱。西方的先验主义,改造世界并不成功,高标准一刀切和排他性,都是自以为是的改造世界。中国提供了一种理性实践的、鼓励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是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科学实践。“一带一路”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可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着手。政党再造国家,国家再造市场,市场再造社会,社会再造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正在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打破西方普世价值神话,走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实现命运自主,实现共同现代化。

未来的世界怎么样?越来越取决于“一带一路”干得怎么样?从可爱的中国到可爱的世界,“一带一路”正在绘就立功立德立言的工笔画。

二、“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问题

作为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世纪工程,要行稳致远,必须不断克服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五大类问题

1.定位

“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十年磨一剑的时代没有了,以前的目标是改良全球化,现在是不同全球化之间的博弈,是要不要全球化的矛盾,也是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的终结。

2.投资模式

BOT、EPC、PPP等模式的优化组合,合作合资的探索,应对项目建设周期、盈利周期、政治周期、国际周期不匹配等问题,都给“一带一路”投资模式带来巨大挑战。

3.二元性问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基础相对落后,而上层建筑又是西方那一套,硬软件不匹配。

4.底层逻辑

“一带一路”建设越深入,越遇到美元霸权、美国技术霸权的瓶颈。美国常常以安全、债务陷阱等为由胁迫一些国家退出与我国的合作,动辄以长臂管辖反制,对我投资公司设限。“一带一路”融资有赖人民币国际化,而人民币国际化又遭遇美元霸权瓶颈制约。

5.美西方搅局

国际环境、地缘政治冲突也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挑战。北溪二号被炸揭示大型基础设施的安全风险问题,阻吓了一些国家与中国合作搞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预期。建设难、成本高,破坏易、代价低。为此要大力吸引西方企业参与,发起全球基础设施安全倡议,倡导“一带一路”向法制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为此,我们要思考,中国的比较优势在哪里?一是制度优势,比如强大国有企业,但现在他们美西方搞同质性的竞争,“师华长技以制华”,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如何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二是如何才能保持住全产业链的优势?美国在“再造”中国失败后,再造印度,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和全球南方国家领袖地位,中国必须塑造新的优势。

“一带一路”的新使命就是从原来的市场拓展合作,到全球政治经济生态体系的再造;服务于“双循环”新逻辑,即国际大循环确保国内大循环,而不是国内循环服务于国际循环,尤其是关键原材料、零部件、数据、粮食、医药等领域健康稳定的供应链。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