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统总结我们党百年自身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指导新时代党的建设,鲜明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和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一个系统科学、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高度。
一、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提出及背景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提出
2023年6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这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新时代十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大成就,以“十三个坚持”集中概括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主线,提出一系列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提出的背景
马克思、恩格斯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如今我们处于什么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所以,我们要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提出的背景,就必须和新时代联系起来。
1.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2.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因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过去,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当前,这一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世情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挑战,不确定因素增多。总的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和矛盾的时代。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可以说是最好的时代,但也是矛盾冲突激烈的时代,甚至可以说是新的动荡期。从我们的目标来看,立足于中国,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
马克思所指明的那个时代,在今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这个世界在过去的基础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我国正处于近代以来的最佳发展时期,而世界也正处于马克思所描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这两个变局是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
对于我们今天所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作出了判断,而且不断深化对这个大变局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这个大变局的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这些都说明中国离不开世界,而现在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我们如何理解这个变与不变?这是我们对时代的认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
在变化演进的面前,我们如何紧紧盯住我们的目标办好自己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判断:“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这里用了五个“新”来描述。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需要”: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因此,我们需要有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我们要讲斗争。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提到了“伟大斗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十九大又提到了“四个伟大”,其中就包括“伟大斗争”。因为我们已经走向世界,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不断增加。
在这个时候,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的声音。我们要对“变”持一种态度,即要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的斗争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这个时候,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关键在党”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将这些细化并落地实施,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过去,革命与战争曾是时代的主题,后来我们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理念。如今,世界再次面临大变局,但这其实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矛盾运动的正常现象,马克思对此有过深入的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有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应对方案。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和研究这个问题,无论是各国人民还是政党、政治组织。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非常复杂,但人类总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个过程可能曲折,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4.党情
党情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些考验都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同时,我们党自身也面临一些危险,如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些危险都非常艰巨和严峻。因此,从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展开了全面从严治党行动。
这十年,我们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肯定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这些都为我们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一系列长期积累和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即使我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习近平总书记仍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等作了系统的总结。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