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D61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4)04-0032-05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深入探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过程,充满着问题、矛盾和挑战。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在勇于回答新问题中探索规律,在深入化解新矛盾中勇毅前行。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坚持问题导向进行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

马克思深刻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作为当代中国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式现代化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问题为导向,在不断地回答问题、深入地解决问题中逐步取得的重大成果。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致力于回答和解决当时时代背景和国情条件下面临的特有矛盾和问题,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着力回答在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在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根本问题,成功解决了如何既学习苏联经验又不照搬苏联模式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成功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了根本基石。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着力回答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战略构想,成功解决了如何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如何在全面开放中保持我国发展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等重大问题,成功开辟了通过改革开放和“三步走”战略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新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果敢的政治勇气和巨大的政治智慧聚焦和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深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和基本规律,初步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探索和开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立场观点方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坚持问题导向,积极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加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全面领导的基本原则和重要任务。在2023年的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在解决问题中凝聚共识,在化解矛盾中增进团结,不断汇聚起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这也是“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的新时代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蕴涵着鲜明的问题导向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与模式的复制,而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进行的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分析和精辟概括,渗透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彰显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持人民至上和坚持问题导向有机结合起来,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勇敢地直面问题、果断地解决问题的鲜明品格和立场观点方法。

比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如何使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是我们党在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面临的一个全局性问题。我国人口规模超过世界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人多力量大,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充裕的动力资源,但同时也给我国现代化进程带来许多特有的问题和困难,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国情条件,决定了我国现代化绝不可能照搬别国模式,西方现代化道路解决不了中国问题,必须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因循守旧,要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长期探索的实践表明,“保持历史耐心”和“把握历史主动”是辩证统一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场伟大变革,是造福全体人民的一场伟大实践,必须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充分激发全国人民的创造活力,踔厉奋发、锐意进取、勇毅前行,用辛勤劳动和智慧,创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光辉历史;中国式现代化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一项任务一项任务地去完成,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去推进,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地去奋斗,绝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超阶段发展。

又比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如何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是我们党在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成效,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最突出的任务,也是最鲜明的特质。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超越西方现代化的局限性,防止和避免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两极分化和“发展陷阱”问题,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有效路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成功方案,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分配制度,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把握好几个基本原则:一是鼓励勤劳致富,二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三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四是坚持循序渐进。这些基本原则,为促进共同富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式现代化其他方面的鲜明特色,也无不彰显鲜明的问题导向,是针对前进道路上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的智慧结晶。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又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防止陷入物质富有而精神贫乏的西方现代化误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防止重蹈先发展后治理、甚至因无止境地向大自然索取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西方现代化教训。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摒弃国强必霸、通过战争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西方现代化老路。

总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推进社会变革的导向。注重回答和解决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有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和坚实能力所在。

中国式现代化深入解决问题的特有品格,突出体现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与此同时,某些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愈益突出,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现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重要发展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标志着“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深入解决新发展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个突出任务就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总结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政党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奋斗目标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之所以要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本质要求,根本原因就是要通过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解决现代化新征程上的社会主要矛盾,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扎扎实实落到实处,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由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信号和充分运用的民意资源。我们党明确提出并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适应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从根本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重大战略。

实践有力表明,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注重民主制度程序的不断完善,而且注重民主参与渠道的不断畅通;不仅注重民主发展过程的法治化保障,而且注重民主建设成果的制度化落实;不仅注重党和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而且注重人民意志的充分表达;不仅注重人民民主权利的充分实现,而且注重人民民主觉悟的不断提高。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有机结合起来,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机贯通起来,有利于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治国理政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各项措施上来,从而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活力,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包心鉴,中国政治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社科联特聘专家、山东大学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