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核心要义
(一)怎样是优秀青年干部
1.政德为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中,私德是对干部在个人品行上的要求,公德是对干部在具体岗位上的职业要求,大德则是干部在理想信念、组织要求等方面的重要标准。特别对于优秀年轻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挑选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看是否对党忠诚;我们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教育他们对党忠诚,坚决防止政治上的两面人。”
总而言之,青年干部的“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于行为认同的个人品德,要求青年干部能够铸就修养操守,做到清澈纯粹;二是强调基于责任认同的职业道德,要求青年干部能够培育为民情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三是强调基于价值认同的政治品德,要求青年干部能够锤炼忠诚品质,做到坚定理想信念。
2.能力为本
除了“德”的要求,我们现在也特别强调干部的专业化,比如北京市在2022年出台了《北京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对于北京市的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来说,我们要求涵养讲政治、能扛活、有情怀的关键品质;具备一系列的知识储备,包括政治理论知识、经济学知识、城市规划知识、科技知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国际交往知识、人文素养知识;具备一定的技能,特别是立足于北京“四个中心”、“四个服务”定位,不断提升服务保障国家政务活动能力、数字治理能力、绿色发展能力、推动首都文化繁荣兴盛能力、国际竞争合作能力、科技创新引领能力、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能力、金融赋能能力、区域协调发展能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
3.“德”与“才”的辩证统一
要做优秀的青年干部,说到底就是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其中,“德”“才”兼备是两点论,特别强调严私德、守公德和明大德相统一,专业知识、专业精神和专业经历相统一。在两点论的基础上,我们还强调坚持以“德”为先的重点论,也就是要旗帜鲜明。
(二)怎样成长为优秀青年干部
1.基层递进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引用韩非子的名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要培养一个宰相,就一定要有州部的历练;要培养一个将军,就一定要有士兵的经历。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引用,体现了我们新时代青年干部成长的根本途径,那就是要经过基层的实践锻炼,正如恩格斯在《给〈萨克森工人报〉编辑部的答复》中讲到的——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应该从普通一兵做起;要在党内担任负责的职务,仅仅有写作才能或理论知识,甚至二者全都具备,都是不够的,要担任领导职务还需要熟悉党的斗争条件,掌握这种斗争的方式,具备久经考验的耿耿忠心和坚强性格,最后还必须自愿地把自己列入战士的行列中。
为什么基层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我们认为,其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独特价值:一是实践前沿,即青年干部要砥砺实事求是的品质,就必须经过实践的锻炼;二是群众根基,即青年干部缺的是一种爱民为民的乡土情怀,这既需要走出办公室,到基层的群众一线中去培育,也是我们找到人生意义的关键途径;三是创新源头,即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的很多重要改革举措都是自下而上形成的,基层工作能够增强青年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斗争一线,即无路可退、“责任止于此”是每一个基层干部的信条,基层工作能够让青年干部养成担当、斗争的本领。所以说,基层递进规律是我们这个时代选拔培养优秀青年干部的必经之路。
2.持续学习规律
不少的青年干部都有过基层的历练,但为什么有的干部能够脱颖而出、有的干部却止步不前?其中,一个很大的变量就是青年干部能不能在基层还保留着一种学习的热情。2009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讲道:“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这一比喻告诉我们,学习是要贯彻终身的,只有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青年干部才能够不断成长。
(三)怎样把优秀青年干部用起来
1.坚持党管干部、党管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管青年工作原则,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建立和完善在党的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青年发展事业的工作格局,支持共青团创造性开展工作”;“各级党委要把关心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加强长远规划,健全工作责任制,及时发现、培养起用优秀年轻干部”。
所谓“政治责任”,就是说我们今天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不仅是自选动作,更是规定动作。我们在理解党管干部、党管青年时,关键是要理解这个“管”字。“管”并不是简单的管理、管控,更加强调的是领导方向和战略谋划的作用。其中,“领导”强调的是做正确的事,而“管理”强调的是正确地做事,即我们强调的是青年干部既要正确履职,还要有长远谋划;“领导”强调的是激励鼓舞,而“管理”强调的是把关监督,即我们强调的是用正向目标、正能量来鼓舞青年干部为了理想信念奋斗,杜绝“佛系”青年、“躺平”青年;“领导”强调的是推动创新,而“管理”强调的是维持效率,即我们强调的是创造性地开展青年工作;“领导”强调的是塑造文化,而“管理”强调的是建章立制,即我们强调的是与青年干部推心置腹,形成爱才、护才、育才的良好氛围。
2.突出事业为上、系统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上,一定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以事择人,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所谓“以事择人,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意味着我们不能简单地论资排辈或降格以求,要重视人和岗位的匹配性。对于唯年龄用人,甚至是降格以求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要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优秀年轻干部不能搞成特殊群体,不能像“储君”一样供在那里坐等提拔。要动态更新,把相形见绌的调整出去,同时注意补充新的优秀人选,始终保持一池活水。也就是说,我们要抓好青年干部工作,不能仅仅把目光聚焦于青年干部本身,而要有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平衡好各级各类干部,最终做到事业为上、公道正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