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成林萍:走好党的群众路线 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3)

(四)群众路线的恢复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简洁、明确的表述,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决议》把群众路线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一起确立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

1.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的主要因素,也是生产资料的掌握者和使用者。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因为经验不足,会面临多方面的困难……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激发、不断涌现的过程。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搞起了“大包干”,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由此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0年5月,邓小平同志同中央负责人谈话时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从当地具体条件和群众意愿出发,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在宣传上不要只讲一种办法,要求各地都照着去做。宣传好的典型时,一定要讲清楚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搞起来的,不能把他们说得什么都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更不能要求别的地方不顾自己的条件生搬硬套。”1982-1986年,党中央连续下发五个“一号文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得到深化确认。

2.“领导就是服务

密切党群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关键所在。1985年5月19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的重要论断。关于领袖与群众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指出,工人阶级政党的领袖自然而然地产生于群众斗争。领袖应该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不是在群众之上,而是在群众之中。同时,他又明确了对待领袖的正确态度,指出爱护领袖不是对其个人的神化,而是表现对于党的利益、阶级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的爱护。邓小平同志关于“领导就是服务”的重要论断是对党的宗旨的新发展。

3.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早是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总结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的。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又指出:“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前提和基础;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保障;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归宿和升华。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胡锦涛同志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科学发展观突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我们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也决不允许党内形成某种特殊利益集团,执政党的领导干部决不能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五)群众路线的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形式。

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习近平总书记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无私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切实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观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集中体现在推进经济社会共享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当中。坚持共享发展,就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实施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赋予了群众路线以崭新的时代特色,彰显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独特意涵,是人民主体地位、利益、作用的高度统一。

2.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可以说,中国梦是从近代中国国家贫弱、民族衰落、人民疾苦和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中反思总结出来的,是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基础的人民幸福梦。中国共产党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中国梦。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为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并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出重大部署。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初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3.“人民就是江山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个重要论断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新时代最鲜明、最彻底的宣示。我们党的产生及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无不是通过人民力量推动的,人民决定政党的前途命运。历史证明,只要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就能从群众中获取不竭的力量。否则就会像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英雄安泰离开大地母亲就立刻失去力量,被人高高举起扼杀。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指引下,带领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不断提升群众路线的战略地位,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而逐步发展完善。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