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
为什么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减排行动也将带动规模庞大的投资,创造巨大市场机遇和合作空间。”但是,就目前经济下行而言,是不是“双碳经济”搞过了,才出现了经济下行?从“双碳”的经济学内涵看,过度碳减排的确有可能导致经济下行。随着经济增长,碳排放持续增加,如果这时强行减排,经济增长就会出问题;但如果合理推进碳中和,实现净零排放,就会推动经济增长,这样才是把降碳与增长真正结合起来。从2020年主要国家单位碳排放产出数据看,中国单位碳排放产出1400美元/吨二氧化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也说明,我们的短板中蕴含着巨大的机会,碳排放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为什么节约能源如此重要?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能源密集产品单位能耗普遍高于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这说明,只有各行各业都做到节能减排,才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最有效的手段。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产业政策一定要稳慎,制定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发展都要稳慎。希望我们的新能源产业,既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上,也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要注意,新能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降碳的问题。一是我国新能源设备碳足迹高。而新能源设备碳足迹高,基本是在生产环节。这就是说,新能源是低碳能源,但新能源设备在生产新能源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较高。二是新能源设备回收处理难。比如储能电池、风电机组、光伏组件,不仅回收成本大,甚至可能需要倒贴钱,而且销毁、处理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污染,很多企业不愿接手这项业务。三是新能源电池与“贵”金属。钴是制造新能源电池的重要原料,但我国钴矿很少,大部分要从非洲的刚果(金)进口,整体成本较高。所以说,钴是“贵”金属。四是新能源汽车无序充电,导致我国电网峰值负荷大幅增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相信随着技术发展,我们还会找到新的路径,更好推动降碳和增长结合。这就是我们强调的增长与降碳、减污、扩绿协同推进。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