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良田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筑牢良田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XxjdzbC007007_20240717_CBMFN0A001

在菏泽市定陶区一处高标准农田,自动监测系统正在对田地中各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新华社记者周昊瑾 摄

农业农村部近日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聚焦2019年以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重点摸查田间水利设施工程质量、资金拨付使用、工程设施管护等方面的问题。边查边改、立行立改,牢牢守住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生命线。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而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大幅提高耕地产出能力,明显增强抗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有力改善农业综合效益。对于人多地少的我国来说,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让更多耕地成为丰收沃土,夯实粮食安全“耕”基意义重大。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它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从《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到《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和《关于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一系列顶层设计和全力投入,使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效,据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介绍, 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700多万处,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实现了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变农田成良田、丰产田,这为全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提供了重要支撑。

建设高标准农田,关系中国饭碗,关系农民钱包,容不得一点马虎。因为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最终还是离不开农民,他们挑着全国人民吃饱饭的。而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粮田”变“良田”,一块块高标准农田,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装上地埋式自动伸缩喷灌设备,打开农田灌溉水源工程的智能水表、插上水卡,清凉的水雾落入农田、滋润青苗……这有力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利化、信息化、标准化生产,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了,农民种田积极性提升了,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就有了保证。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一项工程。无论建设、管理,还是后期运营维护,全过程各环节都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形成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相融合与集成应用的格局。以农业大省江苏为例,在全省开展高标准农田全面检查评估、“上图入库”工作,实现多要素的“一张图”管理,为管理部门“以图管田”奠定基础。让农业部门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现问题、审视问题和解决问题,把高标准农田建好、管好、用好,从而唤醒田间更大能量,让高标准农田在科技智能的领跑下,有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增强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让我们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全力提升工程质量,守护好、建设好耕地这个命根子,夯实大国“耕”基,筑牢粮食生产基础,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强国建设打牢基础。(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