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深入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2)

摘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提出及其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关系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命题。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希望大家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从这篇重要讲话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概念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范畴,这一范畴可以支配并包容其他概念,是完全成熟且具有典型性的范畴。

什么是范畴?概念发展的最高阶段是范畴。康德曾说过,范畴“是关于一个一般对象的概念,通过这些概念,对象的直观就在判断的逻辑机能的某个方面被看作确定了的”。涂尔干说,范畴是最高概念,可以支配和包容其他所有概念,“是精神生活的永恒模式”。恩格斯指出:“一切真实的、寻根究底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我们从有限中找出和确定无限,从暂时中找出和确定永久。然而普遍性的形式是自我完成的形式,因此是无限性的形式,它把许多有限的东西综合为一个无限的东西。”

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要从新的文化使命出发,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目标,进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及“两个结合”的深厚意蕴。

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内涵

(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贯穿在我们党的全部历史过程当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从民本到民主,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中华文明别开生面,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从这段论述中可以看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起点,贯穿我们党的全部历史。建设并建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分阶段进行建设,不同阶段显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

从革命史、现代化史的角度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以丰富我们对党的历史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过程,同时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担负起领导民主革命的大业,提出“第一个结合”,为走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支持,也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支持。此后,我们步入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第二个阶段,形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这两个阶段可知,要想最终建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适应新的时代发展,具有新的更高的理论自觉,出现新的理论创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时提出“第二个结合”。没有“第一个结合”,就不具备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没有“第二个结合”,就无法最终建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成之时,中华文明将形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相互辉映的双子星座。同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较之古代文明,将更加雄浑壮阔并富于时代精神、向着未来无限演进。

(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现代”的理解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现代文明,是与古代文明相对应的概念。中国古代文明,又被称为中华文明、华夏文明,或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全球史的视野看,中华文明往往与地中海文明相对应,二者共同构成了古代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虽然“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不等于能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自觉建设起来,还需要有一个合格的主体自觉、自为地建设。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此重任。之所以称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不是近代文明或当代文明,是因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主体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体现了其与古代文明的形态传承与区隔,也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与政体的标识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这段重要论述表明了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关系,表明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刻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古代文明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文明标识。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体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光明前景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从这段重要论述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对应“第二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密切关系,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成阶段的文化形态。换句话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将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当中建设完成。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体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光明前景。与新民主主义文化这一概念一样,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具有阶段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时代,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形态,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有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又有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的深厚物质基础。

(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替,而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厚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二者是形态的传承与区隔的关系。我们绝对不能理解成,一旦有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要抛弃古代文明,二者不是断裂性的区隔关系,而是包容性的、蕴含性的区隔关系。

(五)文明与国家的关系

国家是文明的集中体现与依托,国家政权与文明形态不能够割裂,一旦割裂往往就政息人亡。关于文明与国家的关系,一部部文明史已经非常鲜明地说明了这一点。比如,古希腊文明与城邦制结合在一起;西周青铜文明与当时的封建制度结合在一起。总之,文明与国家政治制度不可分割。历史上许多文明往往伴随着国家政权的消亡而消亡。所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要与我国的国家政权和国体紧密结合,相互适应,相互支撑,不可分割。

因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形式为依托,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路径,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为基础,以“两个结合”为动力,尤其是以“第二个结合”为直接动力的文明形态。

(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系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概念上的强亲缘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就表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已经被创造出的文明的新的形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段话表明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要内容。

人类文明新形态已经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二者又共同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基础。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这些重要提法、重大命题之间,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构成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共同基础,又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共同基础。从主体性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从全球文明的视角出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合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七)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将此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新的文化使命自然涵盖在内。中国式现代化是未来中国的时代主题、实践主题,也是正在进行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就表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是正在进行的重点任务。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需要共同努力创造、扎实推进的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都是具有重大历史理论内核的理论范畴,但三者的“时态”不一样。人类文明新形态已经形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尚在建设当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二者的共同基础,并在形成人类文明新形态后,继续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动力。

(八)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概念。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标志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成阶段的文化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创造的文明。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所彰显出的文化形态。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