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生态> 正文

宋豫秦:聚焦建设美丽中国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3)

四、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一)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强化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实施源头替代工程。大家往往忽略挥发性有机物的存在,其实家里装修用的涂料以及印染的窗帘上都会形成可挥发的有机物,对人体构成一定危害。

要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加强区域联防联控,深化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到2027年,全国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到28微克/立方米以下,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力争达标;到2035年,全国细颗粒物浓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实现空气常新、蓝天常在。

(二)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推进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优化调整水功能区划及管理制度。扎实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备用水源地建设。基本完成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建成排污口监测监管体系。推行重点行业企业污水治理与排放水平绩效分级。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建设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加强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设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因地制宜开展内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并形成长效机制。建立水生态考核机制,加强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持续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到2027年,全国地表水水质、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分别达到90%、83%左右,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5年,“人水和谐”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基本建成。

(三)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治理要齐头并进。土壤受到污染后,一旦下雨,污染物就会渗透到地下,浅层地下水就会受到污染。要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严防新增污染,逐步解决长期积累的土壤和地下水严重污染问题。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5年,地下水国控点位Ⅰ—Ⅳ类水比例达到80%以上,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四)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

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推动实现城乡“无废”、环境健康。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塑料污染。深化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工作,严防各种形式固体废物走私和变相进口。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以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为重点加强尾矿库污染治理。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东部省份率先全域建成“无废城市”,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五、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一)筑牢自然生态屏障

稳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廊道保护建设。实施全国自然生态资源监测评价预警工程。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建设,强化统一监管。严格对所有者、开发者乃至监管者的监管,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类生态破坏事件,坚决杜绝生态修复中的形式主义。加强生态状况监测评估,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督机制。到2035年,国家公园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系统格局更加稳定,展现美丽山川勃勃生机。

(二)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生态系统内各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山的保育要靠林,树的生长要靠土,有了土才能涵养水。到2035年,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6%,水土保持率提高至75%,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塞罕坝就是水土流失的典型案例。在清代的时候,塞罕坝是著名的木兰围场,之后因为过度开垦,由林草茂盛变成了“尘沙飞舞烂石滚,无林无草无牛羊”。从1962年以来,经过一代代塞罕坝人的努力,昔日的沙漠瀚海变成了苍茫林海。

(三)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我国南北跨度大,从热带到温带,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导致生物的多样性。我们要格外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尤其是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更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深入推进长江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继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措施落实。全面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建设现代海洋牧场。海洋生态保护是一个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领域。‌珊瑚礁中的生物多样性远超过一般海水中的鱼类,‌但是全球已经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珊瑚礁,我国珊瑚礁减少了80%,剩下20%中一半以上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我们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提高关注度。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