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意义
(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原因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从生产端看,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当前,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产业组织能力和供应链韧性强,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此外,我国还有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等优势,将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兴产业加快成长。
从消费端看,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1.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4亿人。从这方面看,我国的消费潜力也十分巨大。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在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我们要坚决破除行政壁垒、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堵点、卡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畅通运行,提升经济运行整体效率,从而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循环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二)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加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营商环境、市场体系和制度体系。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激发和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为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尽管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因素众多,但科技革命始终是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使人类文明直线上升、财富跨越式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社会形态深刻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从公元前2000年,到18世纪初期,人类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为什么资产阶级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个法术就是科学技术。特别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直接推动人类生产力发生了质的改变。而21世纪初开始的数字革命,则推动人类生产力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态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科技创新从哪里来?从研发来。我们需要持续投入研发经费,才能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什么是“内卷式”竞争?由于地方政策的“逐底竞争”,企业被政策吸引而投资,这就导致了项目的重复建设,并且在“逐底竞争”中,企业获得的利润很低,容易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当企业沉浸在价格竞争中,产品研发经费投入就会减少,最终会导致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所以,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企业才能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更好地激发创新发展的澎湃动能。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将使企业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公平竞争。这意味着,企业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获取优质生产要素,其利用资源和销售产品的障碍大幅度降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