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京开幕。本届论坛年会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设置了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5大板块、128场活动。此刻,科技盛会与京华春色同时绽放。
3月27日,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一款名为“小关”的人形机器人向与会嘉宾招手。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执“科技之笔”绘“竞逐前沿”的京华春色。今年论坛年会特点之一,是突出科技前沿。多款科技“神器”上新。特别是徜徉在年会会场中,令人感觉机器人无所不在。有会微笑、会握手、会比耶的接待机器人妮娅,有被赋予“智愿者”身份的迎宾、导引机器人,还有手执毛笔写下“中关村”的书法机器人。本届论坛年会还继续举办“人工智能主题日”系列活动,围绕AI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6G、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举办多场专业论坛和重大成果发布活动。全球顶尖智慧汇聚于此,上千名演讲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竞逐科技前沿的硬核实力。要执笔科技,绘好竞逐前沿的京华春色。
执“科技之笔”绘“人才交流”的京华春色。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谁抓住了人才,谁就赢得了未来。今年论坛年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突出人才交流。特别为不同群体的成长和发展搭建交流平台。比如,面向青年人才,设置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发展论坛和AI for Science青年论坛;面向女科技人才,设置科技女性创新论坛;面向留学人员,设置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等。不仅如此,还弘扬科学家精神,广邀全球顶尖科学家等人士,专门为相关科学家群体创造交流合作机会。当前,人才培养是国内外前沿热点话题。中关村论坛年会不仅是“科技风向标”,也是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人才交流,有助于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纵深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才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执“科技之笔”绘“开放合作”的京华春色。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春天之美,在于美美与共,在于各国在科技领域的开放合作、互利互惠。中关村论坛年会是中国面向全球的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国家级平台。开放合作,本就是论坛年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今年论坛年会链接全球、联结中外,搭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主舞台”,既有政府间科技合作对话,又广泛邀请国际科技组织及全球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参与。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各国人民唯有携起手来,共同以科技创新应对挑战,围绕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问题,不断拓展和深化科研合作,方能共创美好未来。 (宣讲家网 靳仔囡)
作者单位:北京市永定门接济服务中心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