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戴立兴:让中央八项规定“金色名片”更加明亮——坚持以“三严”要求持续深化纠治“四风”(4)

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挖“四风”形成根源

(一)为什么要一刻不停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有人问,既然中央八项规定实施这些年,成效如此之大,是不是可以“歇歇脚”了?我们看到,“四风”问题在当前得到有效遏制,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作风建设已经到了“深水区”,高压态势之下一些作风顽疾像病毒一样自我变异、改头换面、由明转暗,因此现在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压力依然很大,腐败和不正之风相互交织。

比如,一些党员干部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吃喝、违规接受宴请等顶风违纪问题仍时有发生,“四风”隐形变异、由明转暗、改头换面,有的在对象上做文章,买单对象由公款转向私营企业主;有的在手段上玩花样,借调研培训等名义公款旅游、利用快递送礼、虚列开支套取公款等问题凸显;在吃喝问题上,有的转移阵地,躲到私人会所、内部食堂、农家乐等隐蔽场所,巧立名目、花样翻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5275起。这警示我们,作风建设容不得半点松懈,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紧盯不放、寸步不让。

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快活三里”的故事做过形象比喻。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了。作风建设同样如此,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

(二)必须清醒认识“四风”问题的特性

作风顽疾很难治,要有壮士断腕的毅力。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必须一抓到底、一刻不松。

1.“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

“四风”屡禁不止,甚至“春风吹又生”,这是其顽固性和反复性的突出表现。顽固性是指“四风”是长期形成的痼疾顽症,不但受到历史文化因素以及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也受到各种客观条件与环境的影响。比如“官僚主义”即为当官做老爷封建残余思想影响,形式主义则与歪曲的“政绩观”相关联。反复性是指“四风”极易反弹,认真抓一抓会取得显著成效,各种不好苗头也会隐藏起来,短期内可能不会轻易显露,但当我们稍微放松警惕,“四风”问题就容易卷土重来。

2.“四风”存在隐蔽性和变异性

比如,“舌尖上”的歪风,现在又出现“吃公函”、“换马甲”、“缓买单”、“小圈子”、“一桌餐”、“不吃公款吃老板”等问题;还有“避开敏感节点收送礼”、“抽奖式”送礼、“网络神器”送礼等,可以看到送礼手段花样翻新。

3.“四风”有极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

“四风”传播过程中的危害程度与蔓延速度进一步验证了其所具有的传染性和“模仿”效应,“四风”盛行必然导致层层效仿,层层效仿更会加剧“四风”盛行。群众常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充分说明党风、政风引领社会风气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凸显不正之风在基层的蔓延路径。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和曝光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可以发现,“四风”传染性还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和时间特征,不仅败坏党风、政风,带坏民风和社会风气,而且损害党的形象与声誉,极大地损害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必须深挖“四风”形成的根源

对于“四风”问题,我们要在充分认识其根源的基础上予以整治。

1.不讲政治,埋下“四风”形成之祸根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政治能力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强修养、提高本领、干好工作、应对风险挑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把方向、定全局的基础。不讲政治,就是党性修养不足,自身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模糊;把不准从政“定星盘”,便会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讲政治不讲原则,便会因虚荣心作怪,贪图享乐、迷失方向,最终放松“四个意识”、偏离“四个自信”,埋下“四风”祸根。

2.不讲初心,成为“四风”成型之诱因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不讲初心,就是记不牢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忘记党的性质宗旨所在;“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总想高人一等,多拿多占多吃,一副封建社会“官老爷”做派,不愿也不会和群众打交道,从而背离群众、脱离群众。

3.不讲规矩,形成“四风”蔓延之推力

“四风”问题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不讲规矩,就是隐形变异、改头换面,有的游走于灰色地带,故意钻制度的空子。这种不讲规矩的想法成为“四风”蔓延的推力。

4.不敬畏法纪,无视“四风”制约之高压线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不敬畏法纪,就是不知敬畏、不守规矩。有些党员干部只讲权力不讲责任,害怕被监督被管束,自认为监督是对其施政的束缚,执纪问责是对自己的打压,缺乏对监督执纪问责的正确认识,从而触碰了党的监督执纪问责高压线。对于接受监督,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思想认识,认识到党内监督是对领导干部的保护。各级领导干部只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不犯错误,这也是对个人、家庭和党的事业负责任的表现。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范璧萱监审:赵冠霞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