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党员课堂】左鹏: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目的及贯彻落实(3)

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坚持党的政治领导

《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党的领导,最核心、最关键的是政治领导,即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

新时代,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历史经验,是检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党性修养和能力作风的试金石。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深刻认识、强化认同,不断增强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不断完善保障“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等党内法规,加强对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的督促检查,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的督查问责机制。要以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决不允许对党中央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搞两面派、搞“伪忠诚”。

新时代,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坚持党的政治领导,要完善党的领导体制。作为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党的领导制度不是一项单一的制度,而是一个系统完备、内涵丰富的制度体系。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一是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三是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健全各级党委(党组)工作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四是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五是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六是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体系提供坚强保证。这六个方面的制度彼此支撑、互相联系,构筑起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大厦,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根本制度保障。

新时代,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坚持党的政治领导,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任何制度建设都要立足本根,任何制度贯彻都要落地生根。我们要将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领导制度,善于运用民主的办法汇集意见、通过协商的方式增进共识,同时善于集中、敢于担责,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二是要坚持群众路线这一基本领导方法,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的途径方法,坚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自觉行动;三是要坚持依法执政这一基本领导方式,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转化为法律法规,自觉把党的领导活动纳入制度轨道。

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提高政治能力

政治能力是个体或组织在政治环境中,运用政治智慧处理事务、实现目标的综合能力,既包含对政治规律的认知,也涉及政治运行中的策略与定力,是判断、决策、协调等能力在政治场景中的集中体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各级各类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

第一,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强化各级各类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所有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开展工作,形成党的组织体系整体合力。

第二,彰显国家机关政治属性,发挥群团组织政治作用,强化国有企事业单位政治导向。具体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本质上都是政治机关,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应尽之责。在工作中,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确保政治和业务融为一体、高度统一。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各群团组织要认真履行政治职责,充分发挥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大政治动员、政治引领、政治教育工作力度,更好承担起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事业单位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职责,都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依靠力量,要充分发挥其党组织的重要作用,保证其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取得良好政治效果。

第三,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上,就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此,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接受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淬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使自己的政治能力同担任的工作职责相匹配”。其中,提高政治判断力就是要善于思考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坚持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提高政治领悟力就是要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提高政治执行力就是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从政治上把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只有提高了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才能在芜杂中守得住根本、在变化中抓得住关键、在行动中见得到实效,确保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确保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确保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范璧萱监审:李文鼐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