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当下的中国学者应更好观察时代的需要,树立起民族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近大众、走向世界,造福祖国、利益万民。...[详细] 时间:2019-07-24 15:17 查看:362次 标签:任俊华胡丹丹湖湘文化地域文化

  •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文化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包括三方面的涵义:一是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二是要努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战略;三是要...[详细] 时间:2019-07-22 17:04 查看:653次 标签:蔡萍文化建设文化工作者

  •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学术百废待兴,储存多年的中国学者的能量得到发挥,中国敦煌学也扬帆起航。...[详细] 时间:2019-07-22 15:39 查看:172次 标签:荣新江改革开放中国敦煌学

  • 总结百余年的中国敦煌学史,无法绕开的一个机构或话题就是敦煌研究院。不论是民国时期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敦煌文物研究所,乃至改革开放后的敦煌研究院,虽然名称在不断变化,但其一直是我国敦煌石窟保护和研究的最大实体单位,也是国内外敦煌学研究的重镇。...[详细] 时间:2019-07-22 15:34 查看:172次 标签:刘进宝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学

  • 中国敦煌学先贤成就的学术业绩,为改革开放以后敦煌学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治学经验,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传承。...[详细] 时间:2019-07-22 15:32 查看:153次 标签:郝春文改革开放中国敦煌学

  • 敦煌变文是中国讲唱文学的滥觞,其后进一步衍生出鼓子词、诸宫调、词话、宝卷等。中国的讲唱文学一直流传于民间,无论是口传心授还是以书面形式流传,其创作与传承都具有程式化的特征,这一特征可以依据“口头程式理论”进行分析。...[详细] 时间:2019-07-22 15:30 查看:162次 标签:王明博李贵生敦煌变文河西宝卷

  • 唐宋以后兴起并遍布大江南北、韵调各有特色的宝卷讲唱,是在讲经文、因缘文、变文等早期说唱文体和转读等歌咏技艺的漫长演变中产生的说唱文学。

    ...[详细] 时间:2019-07-22 15:28 查看:193次 标签:尚永琪宝卷讲唱说唱文学

  • 文物修复方法的本质应是“翻译”而非“创作”,是“守旧”而非“辟新”,是“复原”而非“化妆”,是“守本固根”以护民族之魂。

    ...[详细] 时间:2019-07-22 15:12 查看:208次 标签:王运良文物修复传统

  • 段建珺剪纸当代传承、发展和创新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真正有才华的传承人和艺术家,只有双脚牢牢踩在田野里,融古通今,才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多元文化的社会转型期,承传中国民间剪纸文化优秀传统,才能老干发新枝,才能光耀中华优秀文化根脉,无愧于时代和后人。...[详细] 时间:2019-07-22 15:10 查看:171次 标签:靳之林段建珺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

  • 发生于1934年至1936年之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被作为革命的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从此,长征也成为中国人民进行民族复兴伟大征程的一种精神象征。...[详细] 时间:2019-07-22 15:07 查看:220次 标签:尚辉国家记忆长征题材

  • 生态美学以建设世界万物宜居、美好的生存家园为研究出发点,以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环境整体为研究对象,倡导一种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和谐与生命互动。...[详细] 时间:2019-07-19 17:27 查看:521次 标签:余开亮生态智慧美好家园

  • 中国既是“礼仪之邦”,也是“美善之国”。生活美学也必然在承继“礼乐相济”的华夏悠久传统中扮演重要角色。...[详细] 时间:2019-07-19 17:26 查看:249次 标签:刘悦笛生活美学美之心

  •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一句因准确揭示出诗歌特征而备受后人关注。然而对该句含义,学人理解各异,且古今不同。...[详细] 时间:2019-07-19 17:18 查看:619次 标签:吴相洲文赋诗歌艺术

  • 《诗经》是周代典礼活动中用于歌唱的音乐文本,其乐歌属性已成为普遍的共识。近年来,学者们试图通过《诗经》文本中遗存的相关歌唱信息,来考察《诗经》歌唱形态以及周代诗乐制度等问题,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突破。但是,今本《诗经》已经是高度文本化、经典化之后的文本,与乐用形态...[详细] 时间:2019-07-19 17:13 查看:305次 标签:李辉诗经乐本

  • “拗”这种诗法观念,是以“后”视“前”,并不一定符合杜甫等盛唐诗人的创作本意。因为篇幅有限,我主要从近体诗体式形成史的角度,对“拗”“拗体”“拗救”等概念的诗律学内涵试作粗略之辨析,以还原其历史面貌。...[详细] 时间:2019-07-19 17:11 查看:235次 标签:杜晓勤唐诗古典诗律学

  • 要加强中国语文现代化人才培养。语言文字的应用涉及面广,影响千家万户。要掌握语言文字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还要熟悉国家的语文政策,熟悉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历史和现状。要热爱语文现代化工作,要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要持之以恒,矢志不移。...[详细] 时间:2019-07-19 16:57 查看:184次 标签:苏培成语文现代化新文化运动

  • 儒家仁学的主题是人,主旨是爱人。爱是普遍的人类情感,属于儒家重视的七情之一。儒家认为,爱以及仁爱的对象,大而言之,有人、物之分,儒家依其价值而认定人“最为天下贵”,所以将人列为仁爱的首要对象;就人而言,人有亲疏远近的差异,儒家认为爱的施与不宜平均分配,施与亲者...[详细] 时间:2019-07-19 16:51 查看:227次 标签:孔丽仁学自爱

  • 浙江与安徽,山相依、水相连,长兴和广德、临安与绩溪毗邻,发源于休宁的新安江经淳安至建德与兰江汇合成为钱塘江干流。两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形成了两种相互联结的地域文化形态——浙学与徽学。

    ...[详细] 时间:2019-07-19 16:50 查看:229次 标签:张宏敏浙学徽学

  • 德、艺、知之关系,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今日哲学家皆言真、善、美,但多是平铺言之。中国哲学讲德、艺、知,则将三者理解为以德为核心的一个整体。...[详细] 时间:2019-07-19 16:49 查看:294次 标签:李景林中国哲学德之义首

  • 《中国戏曲》一共三编,分别为“发展历程”“艺术形态”“名家名作”。从这个体例可以看出,作者既重视戏曲文学的演进,也重视戏曲的体制与演出形态,同时给戏曲文学经典安排了足够的阐释空间。全书从不同角度展现中国戏曲的风貌,而其尤为引人入胜之处,是在对“中国戏曲”的描述...[详细] 时间:2019-07-19 16:43 查看:210次 标签:陈文新中国戏曲华夏文明

理论大视野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