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解读(2)

核心提示:哪个城市能够比较多地吸纳外来劳动力就业,这个城市发展就有活力……城市发展不在于有多少绿草地,马路有多宽,楼盖得多高,关键看这个城市有没有承载能力……将来企业都要建立工会,由工会代表工人和业主进行协商来提高工资,维护农民工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公立医院本身是公益性质,现在公益性质弱化了……

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正是总结我们党几十年来的经验,并根据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所作出的正确决策。《决定》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其总体要求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28个字。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坚持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决定》提出了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包括民主法制、协调发展、收入分配、公共服务、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创造管理、社会活力和生态环境等九个方面。这在我们党的重要文献中,是第一次这么全面地系统地提出了社会发展的目标体系,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方面就是这个目标体系是针对当前全党全国人民反映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的。在《决定》起草之前和起草过程中,我们对全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反复征求了各部门、各地区、民主党派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对各方面反映出的比较集中的矛盾和问题,这个文件没有回避,而是正面地分析矛盾,直接提出解决矛盾的政策性意见,把需要讲清楚的复杂问题及政策措施讲到位,力求使文件在实际工作中真正管用。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三大问题,一个是“看病贵”,一个是“上学贵”,还有一个是“打官司难”,《决定》都作为重点提出了明确的解决办法。所以这次文件针对我们当前社会发展的矛盾很多、问题很多、群众有些意见比较集中的情况,提出了北京市老市长彭真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在矛盾的焦点上切一刀。《决定》就是迎着这些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对有些问题能够提出解决办法就提出来,有些提不出解决办法就提出一个解决的指导性的意见,供会后国务院的各个部门来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方面就是这个目标体系是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发展方面达到全面小康的具体目标。离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还有15年。中央政策研究室和统计局联合搞了一个全面小康目标的定量指标体系,一共六大类,18个目标,每年根据统计数据对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进行分析。根据2005年分析结果,我们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比较滞后的主要是社会发展方面的指标,最突出的就是人的素质、社会保障体系、农民收入等,这些指标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难点。

第三方面就是这个目标体系有好多是新提出的,有些目标比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来的目标更加具体。比如说,《决定》提出到2020年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等,都是经过认真研究提出的新的重要目标。比如说,提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看起来很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到2020年要建立起覆盖13亿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难度相当大,要做的工作非常多。因为现在我们的养老保险也就覆盖3亿人口,医疗保险还不到3亿人口,城市的覆盖率比较低,农村更是刚刚起步。在15年间能不能够使这种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来,使13亿人都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呢?我们经过反复测算,认为经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到2020年,我们人均GDP达到将近4000美元。根据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情况,人均达到三、四千美元的时候,应当说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覆盖全体居民。比如说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也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但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包括什么呢?首先是医疗、教育(主要是义务教育),还有道路、供电、供水、通讯。像这些基本公共服务,到2020年不管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沿海还是边疆,所有的中国人口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基本服务体系,难度也是很大的,但我们要往这个目标努力。《决定》还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六项原则,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制,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牢牢把握好这些原则,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就不会走偏方向。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